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胡锦涛总书记的强调我以为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到底怎样呢? 一是根据17大报告中指出: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1) 二是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正因为有这样的新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以为,总书记所强调的“三观”是重大理论课题,“三观”是建立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三观”理论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我认为“三观”对党的建设有着指导意义,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有着约束作用,意义非凡。
大力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正是因为我们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所以这些年我们各级干部全力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去年以来中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以为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形势,重视任务,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努力完成长期近期的各项工作任务,比如,现阶段的“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任务,要完成艰巨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这些都离不开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公仆意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句名言,他说,政治是治理众人之事,再说白点,就是治理国家,为百姓办事。毛泽东同志1944年说“为人民服务”,说白点也就是为人民干事,胡总书记说“权为民所用”,说白点,也一样是为人民干事,在共产党人眼里,人民是天,人民是地,为人民干事绝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为人民利益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自党成立以来,我们就涌现出许多具有正确事业观的干部,他们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不论职位高低、环境优劣、待遇差距,在自己伟大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番人民满意的事业,周总理就是一个具有正确事业观的人,不管他的地位环境待遇有多高多好,他总是把国家人民的利益看在第一位,默默为国为民奉献,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成为大有大无的公仆典范,张思德就是一个有正确事业观的干部,不管他职位多低、工作多累,环境多差,他毫无怨言,默默奉献,当前,具有正确事业观的干部大有人在,王瑛同志就是这样的干部,她对党无限忠诚,满怀激情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心系群众,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干好纪检工作。我们就是要学习这样具有正确事业观的干部,抛弃错误的事业观,譬如,提高待遇就干、待遇不高不干,环境舒适抢着干,恶劣环境就不干,职位提高顺心干,职位不提无心干,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有私利的事就干,无利益的事就不干或不认真不专心干,上级交代的事情认真干,不交代的事情拖着干,等等现象都是因为干部存在错误事业观造成的,总书记强调树立正确事业观的意义就在于要我们树立宗旨观念、公仆意识,共产党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实践党的宗旨,切实当好人民公仆,干工作不分职位、环境,待遇,一个干部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平凡的工作岗位一样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否则地位职位再高最终都会被人民所唾弃。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经济发展不是说出来、民生改善不是喊出来,社会和谐也不是画出来的。只有实干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实干”,习近平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讲话时强调“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成本、重效果,多在实效上用功,不在形式上费劲。”,李源潮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巡回检查组组长座谈会上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讲成本、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只有实干,才能干成事、出实效。(2)我以为,总书记强调的树立正确工作观包含的内容更广,讲实干,还需要巧干、硬干,总书记强调过“顶”字,我以为有“顶”就有压力,压力当前,我们就要巧干、硬干,古人说“四两拨千斤”就是巧,这“巧”字体现在科学,不讲科学不行;民间俗语“泰山压顶不改色”,这“硬”字就体现在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毫不退缩。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就说过,我们可以藐视而且必须藐视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难,把它们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是有科学根据的。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3)当前,我们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搞花拳绣腿,工于表面文章,干不了实事;有压力就退缩就叫苦就丧志,干不了硬事、棘手事;有难处有难题有差距不创新不开拓,干不了巧事。总而言之,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始终保持乐观主义,不怕艰难,在工作中,察实情、听民意,符合科学发展的工作就大胆干大胆为,为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就能实现科学发展的跨越。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政绩观这些年人们讨论比较深入,我以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所谓的政绩就是干部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都干了什么,从党的宗旨来说,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所干的业绩,如何创造政绩,我以为不能脱离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我们追求政绩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需要考虑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怎样衡量政绩,总书记曾经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我以为,只有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才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有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以人民利益为落脚点,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表面看似光鲜耀眼、实际上是在折腾,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创造真正的政绩,而且最终势必毁了自己,王怀忠就是一个例子。有的地方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重当前轻长远,无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大搞“速效”工程,梦想一夜暴富,历史最后证明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社会、对老百姓毫无益处,而且是包袱,因此,推动一项改革、制定一项政策、发布一纸文件、启动一个项目,都应该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要考虑其社会影响,估计其财力物力人力、分析其前景及未来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譬如对环境、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当前,国家投入4万亿资金,搞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树立正确政绩观犹为重要,中央精神、人民绝对不允许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我以为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求广大干部看问题、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实际,特别要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具体工作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总而言之,挑战和机遇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我们理当认真领会“三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蓬勃的朝气、奋发的锐气、高昂的士气和高度的凝聚力、战斗力,做好推进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大兴科学发展之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