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表明,中国不仅已从应对SARS、禽流感疫情中吸取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而且也通过文献和理论发掘,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积累的应对疫病的丰富经验中获益,使得中国传统正在成为建设未来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很多以前不容易解决的理论争议和历史争端都能够在危机下搁置甚至出现转机,发现新的解决思路。因此,从积极方面来看,这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既是全球协作寻求各种有效治疗途径,从而深化公共卫生危机合作的契机,也是成熟国家承担起对本国人民及整个国际社会的责任,通过贡献经验和智慧赢得世界尊重的务实行动。比较而言,中国在应对疫情经验上的形象就不再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成熟国家,举措得当,完全能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既是文明古国,也是负责任的大国。
当代中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生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务本求道已经从一种文化追求几乎转变为主流意识,为解决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问题提供了许多创造性的方案。例如,我国新发布的医改方案重申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不仅仅出于要尊重传统,在更大程度上还是源于传统仍然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这种作用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得到显现,在2003年的SARS危机中曾经显现,那么,它也应该在这次的全球甲型H1N1流感危机中得到显现。这样推测不是基于实验室的严密实证,而是基于一种历史的连续性,即全球化时代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其中包括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危机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文本中,“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被创新性的作为第一个申遗项目。如果按照中医认知方法的解释性原则,“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搞好群防群控”就是处理甲型H1N1流感危机的普适性原则,并且在寻求抗病毒药物和研制针对性的疫苗之外,也可以根据中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适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个人的个性化防治方案。据悉,我国已经启动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其中的基础性研究里包括对中医药“五运六气”理论的研究,这种对传统资源采取开放包容的开明原则将使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比来看,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更深入,办法更多,也更灵活。
我们看到,在经过SARS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已经把危机应对提高到一种战略意识的高度。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守土有责”,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能仅仅“独善其身”,而是应当通过自身的示范效应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有学者建议,鉴于中医药在非典防控中的突出作用,强烈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想到中医中药。不过,从世界卫生组织对非典防控经验的总结来看,中医药要进入常规的治疗方案尚存在种种认识上的障碍,而且各国情况不同,不必拘泥固执。中国现在需要的仍然是继续返本开新,使传统资源“化做春泥更护花”。“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甲型H1N1流感也好,其它危机也好,技术性的手段都是有限的,最终需要的是“人文化成”。中国的责任是发扬这种文化精神,做到“无为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