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与中国的选择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5-25 15:09:00

  在过去20多年全球化加速进行的过程中,东西方国家的经济共同持续增长,从而给当今世界大多数人一种错觉:经济增长中的商业周期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所有经济周期理论也似乎全都过时了。只是,全球金融风暴发生,才开始把西方国家实体部门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暴露出来,以至到目前人们才意识到,全球性经济衰退好像突然回来了,过去的商业周期理论并没有过时。

  一、全球经济衰退亟需深层理论解释

  虽然这次全球性经济衰退不及1929-1933年的大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那样惨烈,但显然已经是自上次大危机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泛和最深的一次。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此起彼伏,接踵而至的是全球经济衰退。

  对于这场全球性经济衰退,在现象层面上,目前理论界和业界已达成的共识大致是:(1)美国过度的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2)前些年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放松和监管不力,金融市场中道德风险的上升,加剧了金融产品过度杠杆化的破坏程度;(3)随着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深化,一方面中产阶级的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需求骤减;另一方面,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信贷收缩,新增投资来源枯竭;最终金融危机通过投资和消费两个渠道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衰退。

  按照上述现象描述,这场全球性经济衰退的祸根全出在金融体系问题上。现在的问题是:情况果真如此么?

  目前来看,虽然这次全球性经济衰退不及1929-1933年的大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那样惨烈,但显然已经是自上次大危机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泛和最深的一次。从这一点来看,比较这两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同和异,从基本经济理论上梳理这两次大危机的深层原因,显然是必要的。基于这一考虑,重温1929-1933年大危机后人类经济思想界的一些大师对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的理论反思,似乎不无教益。

  在有关经济危机和商业周期理论的思想遗产中,目前人们较熟悉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理论,而对奥地利学派的传人熊彼特 (Joseph A.Schumpeter,1883~1950)的商业周期理论,似乎仍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我看来,在理解目前这场全球经济衰退方面,可能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更发人深思,且更有解释力。

  

  二、经济衰退的理论解释:从凯恩斯到熊彼特

  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当商业周期从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被淘汰出局而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由此,每一次萧条都包括着技术革新的可能。

  1929-1933年大危机的爆发,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并迫使西方国家努力反思当时流行的经济理论,希望从中找到大危机的根源以及从萧条中复苏的良方。

  在此情况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应运而生。凯恩斯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过程,来取代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和经济周期的自然恢复。但细读《通论》可以发现,凯恩斯本人所真正关心的,是理论解释,而非政策建议。他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旨在从理论上揭示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充分就业均衡的产生原因,而不是直接解释现代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过,《通论》的出版,适逢西方世界深陷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不能自拔,它使西方国家决策者们感到发现了一剂走出大危机的“灵丹妙方”。他们纷纷把凯恩斯奉为神明,于是就有了二战后40余年的所谓“凯恩斯革命”。尤其是每当经济衰退和萧条发生时,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凯恩斯那里。凯恩斯理论似乎成了经济学家和财经评论员们观察经济世界的隐形眼镜。

  与凯恩斯不同,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则从另一个视角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衰退提供了解释。

  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主要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市场经济本身禀有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性特征,而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其中起着至高无上的作用。

  在纯理论模式中,熊彼特假定,企业家的创新是一个独立的内生因素,是造成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呈现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动因。在“创新”之前,经济体系处于静态均衡。企业家为获取超额利润而不断创新,进行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

  熊彼特提出,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对银行信用以及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会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依照这一思路,企业家的成批出现是繁荣的唯一原因:企业家会竞相推出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从而导致经济繁荣。然而,新产品的出现和竞争加剧,也会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企业的盈利机会减少。接着,银行信用收缩。最后,经济体系从繁荣转入衰退,如此循环往复。

  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当商业周期从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被淘汰出局而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当一些新的企业家重新开始“创新”,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由此,每一次萧条都包括着技术革新的可能。反过来看,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机会,市场也很难从萧条中复苏,或者复苏过程将会很长。

  根据上述商业周期的纯理论推论,熊彼特又提出了商业周期“四阶段论”的现实模式,即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熊彼特还归纳了前人关于商业周期的论述,提出了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商业周期的论点,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时间大致分别为60年、10年和40个月。

  首先,根据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的研究,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长周期:(1)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的产业革命发展时期,其中纺织工业的“创新”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2)从1842年到1897年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其特征是以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机,机器化大生产得到普及;(3)从1897年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时代。

  熊彼特还提出,从历史上看,每一个长周期中有6个中周期和18个短周期,而现代经济增长正是在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中实现的。在这种由企业家群体创新所推动的商业周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现代经济增长是沿着“创造性地破坏”这一路径演进的,即毁灭过去的工业和消费模式而转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来源:《文汇报》   作者:韦森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