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什么样的GDP才算创造了财富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5-27 14:21:00

  编者的话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使全社会更快更多地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为了表示财富增加的快慢与多少,人们采用了GDP这个概念。问题是GDP为什么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它又有哪些缺陷?大部分人恐怕对此不甚了了。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GDP与财富的关系做一梳理,旨在让广大读者明白,追求怎样的GDP才算真正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物质与财富的区别

 

  先从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说起。说是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斧头,某乙射死了两只野羊,但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儿也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自发地用各自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这样两人便都有了一柄斧头与一只野羊。试想,假如不发生交换,则甲的另一柄斧头并不能派上用场,乙的另一只野羊也无人可以享受,它们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只能算物质。而一旦交换发生,斧头与野羊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改变,但它们立刻派上了新的用场,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它们就从物质变成了财富。

  这个故事包含了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双方自愿(不妨碍第三人)的交换总能促进双方财富的增长。这个原理反过来便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算不算财富并不能一厢情愿,而只有通过交换被他人(现代社会就是市场)认可后,才能变成社会财富,没有人愿意交换的产品只能算是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物质是不会消失的,它可以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但财富是可以消失的。一种产品从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变成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物质仍然存在,财富已经消失。比如,一栋房子被烧毁,从物质层面上看,它只是改变了一种形态,变成了砖头瓦砾、断壁残垣,可从财富层面上看,它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因此财富已化为乌有。财富与GDP的关系

  人类早已走进了货币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以物易物现象已经很少,但人们用货币购买他人的产品,其交换本质仍然是和前面的斧头换羊一样。因为货币是自己的劳动所得,用货币购买别人的产品本质上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与他人交换,只不过货币大大地方便了人们交换而已。由于有了货币的计量,人们还能对通过交换后财富的增加程度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这就有了GDP的概念。

  什么是GDP?它是联合国颁布的国家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财富增加值总量。这个概念如果不好理解,不妨再举一个例子。

  假定电视机厂商以500元的出厂价卖给经销商,经销商经过选购、储运、展示等环节后再以600元的零售价卖给了顾客,此一阶段GDP的数值就是600-500=100元。这种简单的计算方法,表示电视机从生产厂家辗转到了迫切需要观看电视的人手里,它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社会财富增加了,而顾客愿意多付的100元就是社会财富增加值,也就是GDP。全社会这种交换越多,GDP数值就越大,同时也就表明社会的有限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与利用,社会的财富总量就增加得越多。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把GDP的快速增长作为自己任期内的目标就完全可以理解。

  问题是,既然GDP概念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这个原理,那我们在追求GDP时,就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即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如果不符合这三个条件,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强制交易的GDP

  假定交换的双方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强制交换,就未必能够促进双方财富的增长。比方说,政府要在老城区拆迁建新房,按照同等地段的价格,应当每平方米至少补偿5000元,但政府因为财力有限,强制按3000元收购,再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开发商,开发商经过设计、施工等若干环节建成新房子,再以7000元的价格卖给业主。此时,通常的GDP的计算是按照实际发生价格,即每平方米的GDP应当是(5000-3000)+(7000-5000),总计为4000元。可是政府如果不强制交易,而是按照市场价5000元收购,则应当是(5000-5000)+(7000-5000),总计为2000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强制发生的价格,每平方米产生4000元GDP,的确是大幅增长了,可如果当初政府的收购行为是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则来进行,则政府的强制收购行为根本不产生GDP,房子建成后每平方米增加的GDP也只有2000元,远远没有我们所计算的那么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负数也不一定。因此,强制他人交易来产生GDP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一方增加的财富可能是来自于对另一方的掠夺。妨碍他人的GDP

  有时交换双方自愿,但因为妨碍了第三人,对当事双方来说也许是增长了财富,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未必是件好事,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财富损失。假定某钢厂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生产出来的钢材非常便宜,每吨所花成本只需2500元,再以3000元卖给了私人建房者,此时双方是自愿交换,按照正常计算方法应当是每吨钢材产生500元GDP。可是这些钢渣废水却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周边的良田颗粒无收,国家为了治理这污染,需要按照每吨钢产量600元人工投入来治理方能恢复。由此计算,这家钢厂对社会的财富增加量为负数,因为钢厂所赚的500元还赶不上治理环境的人工费。但按照现行GDP的公式,出售钢材与治理环境这两项经济活动莫名其妙地产生了1100元的GDP(按每吨钢材算)。如果国家不治理呢?钢厂的GDP是增加了500元,但农民们肯定不会答应,因为他们的农田本来也是要产生GDP的,只是因为有了钢厂的GDP,使他们减少了GDP,或者干脆说,钢厂所获得的财富实际上只是转移了农民财富。投资产生的GDP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对政府来讲,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诸如铁路一类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救市本身无可厚非,但如何投资却值得探讨。

  前面我们反复强调过,交换只有被他人认可,物质才能变成财富。投资实际上是交换过程的过渡阶段,比如投资机器是为了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再卖出去,投资房产是为了今后把房产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他人居住。如果是私人投资,我们可以把这种投资视为交换的完成,因为私人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因此他在投资之前决策非常谨慎,总是要多方考量。但有的地方政府投资却没有这么谨慎、负责,个别官员关心的并不是产品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收回投资,而是自己能不能得到好处,或者在自己的任期内能不能多出支撑门面的政绩。这样的投资由于其最终产品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无法产生利润收回投资,投资者无法利用利润进行再投资,因而其拉动经济的作用在工程结束后便戛然而止。比如,某城市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体育馆,产生2亿元GDP,可是在建成后就从未举办过赛事,甚至为了维护它每年还需要再花人工费500万元。显然,这种GDP所对应的就不是财富,而是将本来属于财富的钢筋水泥变成了钢筋水泥垃圾。消费带来的GDP

  消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真实自愿且不妨碍第三人的交换。消费的增加意味着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分配,意味着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满足了人们的需要,社会的财富总量是实实在在地增加,故其产生的GDP最值得提倡。当国内储蓄总量太多的时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居民没有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出来与人交换,妨碍了社会财富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储蓄率过高一直被经济学家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障碍。

  消费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最终让投资找到落脚点。倘使大家都不积极主动消费,则意味着当初大量的投资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人愿意与之交换,这就使投资活动不能持续,从而抑制了社会财富的再创造。已经投资的项目因为产品不能销售,企业难以为继,当初还属于财富的厂房机器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泡沫。因此,中央才立足现实、放眼长远提出扩大内需、激发内需的政策。

  需要思考的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追求生活幸福快乐应当是人生的主要目标,何以会捂紧口袋而不肯消费呢?原来,人的一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生病、遭灾、失业等,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如果有钱的时候不积攒一些,困难来临时就会束手无策。

  面对此番情景,政府在投入资金进行救市时,除了把钱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当把这些钱用来保障居民的失业、医疗和教育(比方说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上学问题)。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项目上马,造成浪费,更可以促进GDP的产生。而且,有了这种保障,更多的人对未来的生活会感到安全和放心,将会大胆地消费,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GDP快速增长,最终促进整个社会财富的大幅增加。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徐昌生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