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增强了,订单增加了,库存在下降,国内的库存现在除了住房外,其他消费品的库存都在减少。
生物医药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中国是13.28亿人口,如果2020年老龄化变成15%左右是2.2亿左右的老人,这还是65岁以上,随着寿命的延长还会更多。新医药产业是未来第四次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就要增加劳动收入所占比重。
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必须跟上来。民间资本投资将会是整个投资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上提出,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到今天已有半年多了,效果也已有所显现,我国经济已基本触底,下一步调控要力促经济持续回升。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
今年经济形势出现了三个大变化。
第一,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增长基本触底,有几方面宏观上的基本特征:一是总需求旺盛,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进出口需求三大需求,尽管出口是负增长而且是两位数的负增长,但顺差这几个月增长比较多,每个月平均保持在180亿到200多亿美元的水平。所以进出口加在一起的总需求还是基本旺盛。第二是货币信贷开始增长。第三是工业增长见底反弹。第四是从GDP增长看,虽然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仍然在减速,但是比较四季度与三季度的降幅,已经在缩小。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宏观经济基本触底。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今年一季度是28.8%的增长速度,四月份30.5%。如果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四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应当会超过36%。
从消费需求看,消费是旺盛的,从去年的三季度最高23%的名义增长到今年的一季度一二月份下降到最低,但是三月份是14.7%,四月份是14.8%,也就是说没有再继续往下走。现在的实际消费还是比较旺盛的,尤其是实际消费比名义消费需求大。
从货币供应量看。M2已经到了25.98%,M1连续三个月大幅度上升,现在到了17.5%左右。与上世纪90年代的货币供应量相比,这也是增长比较快的。
从产出角度看,今年一二月份工业增长3.8%,三月份8.3%,四月份7.3%。
因此,总体来看,宏观经济总量的状态应当说触底的迹象比较清晰。
第二,从微观层面看,微观经济逐步在转暖。
首先是先行指标持续向好,概括起来四句话,一是信心增强,包括投资者信心,消费者信心,企业家信心。二是指数上升,主要是制造领域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三是订单增加。四是库存减少。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去年10月份是38.8,今年三四月份超过50,50是分界线,采购经理人指数上涨很快,说明需求看好,PMI指数上来是很重要的指标,现在,六个月中已经有五个月上升,形成趋势的话,让它下来不容易,所以PMI指数,我个人认为是很重要的指标。企业家信心转好,说明微观经济领域信心的增强。信心增强了,订单增加了,国内的库存现在除了住房外,其他消费品的库存都在减少。最近看到美国的最新情况,三月份的库存也下降。
微观经济活动转暖的第二个指标主要是市场回暖。股市、车市,房市,还有家电市场,这几个市场都在发生变化。
全球的股市和中国的股市应当说最近几个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去年10月份上证指数1600多点,到今年五月份,由1600多点到接近2700点,累计上升幅度超过60%,这说明投资者的信心在增强,当然还会有反复。它是很重要的指标。美国、欧洲、日本、亚洲新兴市场和其他地方的股市都在走好。说明不是单一国家或者局部地区,是全球的现象。
汽车市场,在北美和欧洲汽车销售下降的条件下,我们今年的汽车销售非常好。最近连续两个月销售超过110万辆,今年估计汽车销售会超过1100万辆,全球第一,去年只有938万辆,这次汽车市场发展的力度我认为可能比2002年到2007年那次汽车上升的力度还要大。汽车消费对于中国来说有很大的市场,因为我国国土跨度很大,人口众多,加上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都发展很快。现在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家电市场都是转暖的。说明经济的整体回升复苏还是具备了一定的起始条件。
第三,经济发展结构趋向改善。
经济调整时期,迫使企业调整结构,最近的结构调整有一些新的趋势。从工业看,低端工业的增长减速,但是基础设施、服务业增长加速,包括金融服务业、旅游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医疗卫生服务业、文化体育服务业,都是在加快的。今年铁路、地铁、公路、水利设施、生态环保这些基础设施都在增加,这有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为今后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支撑。上一轮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连续繁荣,跟我们搞了大量的基础产业有很大关系。
高能耗行业增长减速,像钢铁,电解铝数量下降,整个外向投资减少,但是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在增加,比如说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等,新技术产业增长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引擎式的产业。到现在为止人类有三次大的工业革命,18世纪70年代,19世纪,上个世纪,这次危机之后应当有第四次新技术产业革命。2003年以后,新能源的发展变得很重要。生物医药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中国是13.28亿人口,如果2020年老龄化变成15%左右是2.2亿左右的老人,这还是65岁以上,随着寿命的延长还会更多。所以医疗产业非常巨大。新医药产业是未来第四次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区域结构的变化。东部经济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增长减速,对全国GDP贡献很大的两大板块,原来传统形态的工业增长在下降,主要是外部需求的影响。这部分产业大量转移到中西部,对全国来讲是东部下降了,中西部增长了,总量不变,但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转移带来了经济发展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