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端午节 请挖掘屈原精神的三重价值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02 14:03:00

  又是一年端午节,本着“文化传承、过节溯源”的精神,我们在吃粽子的时候,还应该以敬仰和膜拜的姿态挖掘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

  群众阶层多挖掘真善美的人格价值。屈原是一位正直政治家,更有崇高人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积极求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积极求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积极求美;“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将自己当做还不够完善的人,洁身自好,积极靠拢真善美,接近完善和完美境地。屈原的行为坦荡、精神高大,与这种严格严谨的善美追求关系密切。

  真善美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假恶丑的身影仍时有晃荡。比如动辄恶语伤人,强势外交;动辄仗势欺人,得理不饶人;还有乌烟瘴气的厚黑勾当和隐形腐败。唐诗宋词、诗经离骚中的美轮美奂的文化灵魂和精神操守,仍受到轻视和亵渎。我们的物质现代化了,而精神发展却呈现漏洞和黑洞状态,行为粗鄙,生存原则市侩恶俗,连古人的精神风度都不及。

  端午节来了,吃粽子的时候,更要翻出尘封的《离骚》,沐浴更衣认真诵读,让清新雅致的古韵沉淀到浮躁精神中,用清明坦荡的悠远精神敲打麻木的神经,用理想人性之光提醒曾有的迟钝,努力成为一个高雅谦逊、通情达理的精神君子,而不要成为“庸俗的赚钱机器和齿轮”。

  知识阶层多挖掘“士志于道”的社会价值。“落魄”后的屈原完全可以选择迎合,或填一些“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自娱词句,逃避现实。可他没有,也不愿。而是继续扯起正直凛然的精神旗帜,向着腐朽集团进行不懈冲锋和斗争,“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拒绝同流合污。“作为一位‘直臣’,屈原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而以国家利益和民生大计为重。他流浪沅湘20余年,过着痛不欲生的悲惨生活。有人劝他不要‘博謇好修’,应随俗以保身。但他坦言道:‘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屈原睥睨尘俗,傲骨铮铮。其峻洁的人格气节,正是他‘士志于道’精神追求的重要内容”。(《人民网》)为求真理,舍身忘死,这才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和“精神信仰”。古往今来,达到这种抛生死弃功名境界的能有几人?屈原精神就是其中的精神楷模。有论者指出,“此时继续提倡屈原之‘道’,引领社会精英们多些追求,多些担当,多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笔者深以为然,挖掘屈原的信仰价值,人们应有紧迫性。

  想到了当下不少知识分子的“士志于利”、“士志于名”,时常站在特殊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的立场建言献策,站在经济利益的高度考虑问题,社会苍生、公平公正以及弱势群体的求助无门,他们都不关注,知识分子应有的正直秉性和敢于直言、直言不讳的社会性格大大萎缩,成了“可鄙的政客,投机取巧,结党营私”。更有甚者,为了得到某种名号,有的专家也不惜剽窃、造假,不惜出卖学术灵魂,不惜将学术无德、失德当作谋求荣誉的手段,成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追随者:趋炎附势、蝇营狗苟、不择手段、助纣为虐。背离了社会之“道”、学术之“道”和信仰之“道”,而成了“名利应声虫”、“物欲的代言人”和“哑巴学者”,对照屈原的超然高洁,这种庸俗作为应感到羞愧和无地自容。

  官员阶层多挖掘体恤民众、民生多艰的施政价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个官员时刻将民间疾苦放到如此重要位置,为群众命运呼号,这种慷慨的责任和忧患意识直到今天仍然光耀灿烂。所以,官员阶层更应该多学学这位2300年的高官,多为群众担当,多为民生操劳,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