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关键部位在基层,而基层的核心就是县委书记。事实确实如此,改革中产生的矛盾和焦点问题,多集中于县一级这个领域。如果一个县委书记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不会有宗旨意识,这个县的发展肯定是失败的。
一名县委书记,必须有崇高的使命,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惯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必须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在,有些县委书记,谋得不是怎样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谋得不是用改革开放的富民之策造福于民的思路,而是大搞突击提拔干部,大搞不正之风,甚至是大搞数字游戏,用各种不良手段产生政绩。更有甚者,是利用破坏资源的代价,创造政绩和腐败的神话。正是这类县委书记,激化了基层矛盾,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给社会产生下负面影响,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执政大局。
对于这种类型的干部,我们应从反腐的角度给予打击,我们也应从批评的视角给予教育,我们还应从培训的方法给予导向,做到治病救人。当然,我们应从根本上处理这些矛盾,使我们的县委书记能够肩负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意识,鞠躬尽瘁地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的生活。
一名县委书记,胸中必须有改变一方人命运的气魄,必须有带领一方人共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没有气魄的县委书记,就没有开拓进取意识,在工作上难以达到发展是硬道理的境界。没有崇高理想的县委书记,是难以托付重任的人,因为理想就是一种时代的高度,不懂理想的人就是没有追求意境的人。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应会思考,更会学习。思考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学习是为了更直接地领会和贯彻中央的相关精神,以此制定惠民举措,以此确定本县发展的思路,使县城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