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基于钻石模型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分析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08 13:13:00

  摘要: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同,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突出了以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经济优势。知识产权推动要素的继承和创新;创造出潜在的需求,扩张现实的市场需求;保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环境和创新渠道的畅通,带动提携相关产业群的发展;知识产权在降低企业成本和保持差异化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

  关键词: 知识产权;竞争优势;钻石模型

  一、 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并完善了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源于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源于企业因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可见,波特所指的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竞争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因素: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要素。高级要素是指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出来的要素。如高科技、熟练劳动力等。在国际竞争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国要取得竞争优势,其高级要素比基本要素更为重要。2.国内需求。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服务水平,也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3.相关支撑产业。相关支撑产业即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它是影响一国主导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波特认为,政府既应为少数企业,也应为社会创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外部环境与企业的竞争能力息息相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更新产品,提高效率,才能取得持久、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激烈的竞争环境还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5.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政策调节、创造竞争优势方面。6.机会。机会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与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等。波特指出,上述六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继而可以产生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1]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还没有对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理论给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定义。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所谓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通过培育和发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优势,在创造、占有、转化和营运知识产权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并获取长远的、直接的利益,是相对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言的第三种优势。[2]它避免了笼统的竞争优势的理论缺陷,而突出了以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经济优势或竞争优势。它不仅应体现在一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必须掌握自主研究、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而且还体现在传统的民族产业或低端产品部门,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也必须塑造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和名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围绕专利、标准和商标的竞争已经成为衡量国际产业竞争力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并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强化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分析

  结合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机制。

  (一)知识产权对要素条件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理论,要素可以分为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一般化要素和特定化要素。一国产业在竞争中获胜并不是依靠要素禀赋的初始状态,而是一国不断创造、改进和调动其生产要素的能力,是有效运用高级要素和特定要素的能力。通过有影响力的战略和刺激性的发明可以为一国产业的成功做出贡献,知识产权推动要素的继承和创新,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统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是企业关键的资产,可以视作企业最重要的要素。知识产权不仅能帮助企业占领市场,而且能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收取丰厚的利益。企业知识产权的主要体现形式——专利和商标对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拥有知识产权就意味着企业在特定的市场或者技术领域内具有主导甚至支配地位。专利权的获得表明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独占,以商标权为核心的品牌效应则反映企业市场地位(影响力)的高低。知识产权往往与企业的经营和业务密切相关,以商标为核心的品牌作为企业的象征,其作用已远远超过仅仅是产品或者服务识别标志,而成了产品或服务的信誉、性能、质量的载体。专利水平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实力,是企业战略的支撑要素,规定或者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方向,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专利计量可以用来测度企业的核心业务。

  20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实践与理论研究都表明,导致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差异以及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中的核心要素的变化,即从传统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向以知识创造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国家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自然资源的竞争、产品市场的竞争转变为知识生产和运用或知识产权的竞争。波特教授在《竞争论》中提出,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收入水平的不同,影响该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不同,从而导致该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产业不同,提升各自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不同的,而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转折点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二)知识产权对需求条件的影响

  在潜在的需求开发方面,专利、商标、版权等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措施会激励新的发明创造,拉动国内需求,提升需求层次,刺激国内需求市场的成长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技术交流的场所,又增强了从国内市场需求转换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在现实的市场需求扩张方面,借助于商标为核心的品牌的影响力,企业拥有了一个忠诚的客户群体,这个客户群体不仅对企业的老产品保持高度的忠诚,而且是企业新产品和新业务的潜在顾客,这些顾客的积极参与使得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更适应市场,同时在新产品开发之初就拥有稳定的顾客从而获得相应的收益,避免新产品开发的失败。一般来说,随着一国居民文化素质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科技产品、品牌产品、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反过来,市场通过老练挑剔的买主、前瞻性的买方需求等环节来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在当前技术贸易壁垒繁多的国际贸易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就缺乏搏击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明显加强,其中以标准为基础的技术性壁垒已占到其中的30%以上。近几年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给我国带来的损失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4]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贸易的主体,在当今国际竞争中不仅把知识产权当作一种法律手段来运用,更是当作一项重要的市场策略在使用。因为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是专有性,其本质就是垄断性。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所有人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享有知识产权的垄断权利。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谁就取得了市场的主动权和发展的优先权。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知识产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其他类型企业难以企及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其控制和垄断市场的有力武器。

  (三)知识产权对相关支持产业的影响

  所谓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产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所谓支持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要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任何产业要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必须注重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在此过程中,可以起到以下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以知识产权保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环境,保证上下游创新渠道的畅通。二是带动提携相关产业群的发展。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一项专利可以衍生出若干小专利,或一项专利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产品上。因此,专利尤其是基本专利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同时,商标通过延伸和衍生手段可以应用到同类但不同级别的产品上,或不同类的产品上。因此,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这些都意味着知识产权会对相关和支持产业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

  根据波特教授的理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及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必然趋势,是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而结成的具有一定相互依存性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技术联盟,企业能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分配和使用技术资源,实现企业优势互补,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创新研发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合作内容可以涉及到从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到销售等,使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四)知识产权对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的影响

  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产业和国情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竞争优势也就是指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状态等方面,知识产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注重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能够在本国市场竞争者越强、创新压力越大的情况下,形成并保持自身的技术和知识创新优势,为企业国际化的成功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产权在降低企业成本和保持差异化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知识产权以许可、转让等方式出让给其他企业,这样不仅分担了企业在研发中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会获得一定的技术转让收入,增加企业的利润。在企业生产中,如果引入专利技术的产权,企业就要支付一大笔转让费或入门费,同时还要不同程度地承担专利技术实施的风险,所以企业拥有知识产权节省了从外界引进智力成果的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将自己的专利、版权、商标等置于法律保护之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独占性,营造一个合法的技术垄断环境,阻止竞争者的进入,从而保持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优势。

  同时,知识产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宏观政策。

  三、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形成

  知识产权的创造不仅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且是企业经营实力的综合体现。知识产权的运用表明了企业把知识产权产业化、市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则体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占有能力和对知识产权纠纷的预防处理能力。

  知识产权的创造既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开发,也需要企业的经营和维护,在既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最终使企业具有行业技术主导的地位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技术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要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手段,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把知识产权的管理、应用和保护贯穿到技术开发、改造、创新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充实和加大知识产权部门的人员数量,授予知识产权部门一定的管理和考核权限,实施“全员皆专利”的宏观策略,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措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规划。二是建立激励发明创造和实施知识产权的运行机制,将激励重点由对知识产权的发明人、设计者等自然人实行精神奖励为主,转变到实现股权激励为主上来,尝试将一部分技术股份量化给主要发明人、设计者,同时可以探索引入期权期股等激励机制。三是提高R&D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实研发人员队伍,以增强企业在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的攻关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四是充分利用中国专利信息数据库和出口国的专利数据库资源,对相关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国际国内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提出产业产品发展方向和专利侵权方面的应对措施,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这样微观上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产品技术前景和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技术信息,宏观上也可以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2.

  [2]郭民生.“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探析[J].知识产权,2006 ( 2 ): 16-23.

  [3]卢  胜,刘林青. 全球外包体系下的知识产权与国家竞争优势[J]. 知识产权,2008

  (3):33.

  [4]盛世豪,袁涌波. 基于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1):

  18.

  作者简介:

    喻翠玲(1977—),女,湖北孝感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稿件来源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二期)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喻翠玲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