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决定着把什么样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选什么样的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员会主任(不少地方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关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条件的改善、人们思想的解放,加上政策的引导,广大农村地区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体现在民主政治层面就是村“两委”换届选举的空前“火爆”,当然,与之相伴地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警惕。
村“两委”换届选举暴露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员会主任,尤其是在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情况下,大权独揽,一权独大,不仅无法保障集体领导、共同协商、民主决策等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而且刺激了个别利益集团的“夺权”行动。
影响村“两委”换届选举及其结果的有如下四个主要方面,这也是当前村“两委”换届选举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贿选比较普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软办法,即以贿赂、收买、欺骗(“空口支票”、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左右或影响选民意愿。另一种是硬办法,即以暴力、威胁以及制造麻烦等手段和方式,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家族势力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村里大家族推选的候选人具有“压倒性优势”,其他家族抑或是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匹敌。二是即便不是大家族推选的候选人当选村“一把手”,这个村“一把手”也不得不考虑大家族势力的影响。这是一个顽症。
三是驻村企业尤其是村办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村企因为吸纳本村村民就业,集聚了广泛的人脉,一旦候选人是村企推荐的,或者是或明或暗支持的,只要村企职工知道或者村企对职工稍做些工作的话,这个候选人竞选的优势就较之其他候选人要更为突出。
四是村原住户与外来户利益矛盾凸显。近年来不少农村因政策性拆迁、修路等占地获利丰厚,在利益分配上经常出现“排外”现象引发村外来户的联名上访事件。外来户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选出自己的代表的心愿却因为“外来”及势单力薄一直无法实现。
综上,笔者建议,在我们采取严厉措施遏制和惩治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贿选行为的同时,应该一并重视和研究村“一把手”大权独揽、一权独大的根本问题以及村家族势力、村企势力、原住户与外来户利益矛盾等重要问题。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根本的可靠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