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对我国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11 11:11:00

  安全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状态,安全管理是对这种秩序状态的维护与保持,对打乱该秩序状态的各类事件的应对,以及对事件后果的消除,对秩序状态的恢复的全过程。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提高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应加大改革步伐,加速健全安全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安全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安全管理主体缺失。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统一的安全管理机构,不同部门管理不同领域的安全,涉及安全管理的部门众多,这些部门无论在管理主体上、执行主体上还是服务内容上,彼此独立,互不隶属,自成一体。实践证明,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其它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均需要有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源作为指挥中枢。当前,生产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只覆盖了生产领域的安全管理,应急办的工作范围虽然覆盖了安全的全部领域,但未赋予监管职能,这两个权力源部门缺乏足够的权威,协调同级部门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即便已经建立一系列的应对机制,也会因部分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脱、互不配合而失效。二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由于我国政府综合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条块分割严重,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在安全事件应对方面,横向上是分散管理,按照安全事故的类型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管理;纵向上是集中管理,由中央集中统一指挥安全管理工作,地方予以配合。发生重特大安全事件,一般是由中央政府或部门行政领导做决策,组成临时机构,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的应对体系。

  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模式,比如“强总统、大协调”的美国模式,“大总统、大安全”的俄罗斯模式,“强内阁、大安全”的日本模式等。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安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将目前的减灾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办公室机构、职能整合,建立应急安全部(局),其部长(局长)同时兼任各级政府副秘书长(副主任),确保综合、协调安全管理权力源部门有足够的权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的有效实行。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四川南江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何贵修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