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统筹陆海 科学布局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17 10:48:00

  

  借助进入国家规划的重大战略机遇,我省沿海地区宜在空间上统筹陆海,贯通南北,快速提升沿海城市带和港口群的功能,根据各自比较优势,统筹协调沿海地区与苏中、苏北,与长江三角洲的关系,尽快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我国东部和长三角北部这一重要增长极的快速崛起。

  一、统筹陆海。我省沿海地区具有海洋资源和陆地资源两大空间优势,连绵近千里的海岸线是发展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的天然空间。沿海开发就是要把海洋和相关陆地两大优势资源和两大优势空间综合统筹,即统筹陆海。统筹陆海不仅要把沿海三市的海洋、海岸与陆地空间统筹规划、突出比较优势、合理利用,还应当利用国家沿海开发战略,把我省沿海空间与相邻的徐州、宿迁、淮安、泰州及扬州几市联通,形成东西横向统筹,使沿海地区与西向关联的各市在交通、通讯、产业及其规划的体制机制上紧密连接,形成我省东西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态势,同时也为沿海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支持。

  二、贯通南北。我省沿海地区位于我国沿海生产力主轴的中部,依托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在落实国家战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密切我省沿海地区与苏南、与上海、与浙江,与长三角乃至与山东的产业要素的贯通,加速推进沿海与这些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这一地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速更大区域之间的要素的流通和产业的转移,形成我省沿海与南北地区协作发展的新空间、新态势。

  三、为国内国际资本积聚打造新的千里战略平台。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产业集聚的主要依托;海港具有连通陆地和海洋,向内陆地区、向海外地区双向辐射的特殊功能。我省沿海地区近千里的海岸线内,并列着连云港、陈家港、滨海港、射阳港、大丰港、洋口港和南通港等各具优势的港口群,连绵千里的海港群是这一地区连通内外发展的战略基础,是沿海地区在更高起点上、更大规模上对外开放的基地,是沿海产业集聚的主要依托,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体制打造新的战略平台,是推进沿海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与沿海港口相关联,我省沿海有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大中心城市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阜宁、射阳、建湖、、海安、如东11个县城和东台市、大丰市、启东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门市6个县级市,人口超过2068万,城市密度高、人口密度大,形成了较有发展后劲的沿海城市带和产业带,这是我省沿海开发最重要的中心依托和产业依托。借助国家沿海开发重大战略机遇,应当尽快明确我省沿海城市群、港口群新的功能,依据其各具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建设具有我省沿海特色的沿海城市群和沿海港口体系,加速提升其综合支撑能力,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与国际新的资本集聚奠定我省沿海千里大平台。

  四、依托资源优势与港城体系,推进新一轮产业大集聚与优化组合。我省沿海作为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千里黄金海岸,如何进行产业优化布局,是沿海战略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沿海产业的发展是开放的,与四周关联的,必须在这一思路下,考虑沿海产业的新发展。产业的优化布局一方面要考虑沿海地区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同时还应考虑沿海三市与西向连接的五市、与沿东陇海线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几个不同空间的产业关联。依据沿海优势与四周相关区域的关系,依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规划,应加快培育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石化、船舶、粮油加工等临港工业,加速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工程机械、汽车、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的形成,推进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产业的快速崛起,凸显沿海发展的后发优势,形成我省后发的具有潜质的产业基地,走一条独具我省沿海特点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必须前瞻性地十分重视科技服务平台载体的建设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新一轮发展集聚科技与人才优势,为在发展中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xh.xhby.net   作者:张颢瀚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