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关于我国劳动合同短期化的经济学思考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19 11:03:00

  摘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普遍存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短期化引发的问题不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以及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运用市场逆向选择,第二方执行契约和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对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进行经济学的阐释,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的政策思路,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劳动合同;短期化;经济阐释;政策思路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此次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和蔓延。众多企业的减产倒闭导致了大量失业人员的增加,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新一轮就业高峰,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这一背景下,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劳动合同短期化的现状

  所谓劳动合同短期化是指用人单位为规避一些法定义务只与劳动者签订短期劳动合同,通常是一年一签,甚至是一年多签。关于劳动合同短期化的具体表现,一是长期使用劳动者,但反复签订短期劳动合同。这类劳动合同一般在三年以下,有的甚至一年四签;二是对一些老职工,不按法律规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随后以劳动合同到期为由,任意终止与老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使不少中年劳动者面临失业的风险[1]

  根据调查显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以短期合同为主。其中,期限三年以下的占60%左右,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仅占20%,辽宁、山西、山东、江西等省都在10.5%以下[2]2003年,苏北某县总工会对县里各种类型企业的22151名在职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结构进行调查。发现签订一年之内劳动合同的员工占被调查职工总数的38.13%,且有80%以上分布在私营企业;期限15年的占49.24%510年的占2.83%10年以上的占2.35%,无固定期限的占7.45%。可见,用人单位和职工所签劳动合同大多数是5年以内的(占87.39%),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则占总数的13以上。相反,5年以上的劳动合同不到全部合同的18,而且主要分布在电力、金融、烟草等大型国有企业[3]

  二、劳动合同短期化产生的问题

  (一)员工缺乏归属感,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获得职业稳定感是大多数劳动者的职业心态。然而,许多企业只着眼于现实利益,通过劳动合同短期化随时解雇不合适的员工,既不违反法律也不违反合同,减少支付经济补偿金,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劳动合同短期化行为极大影响了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和安全感,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缺乏归属感,阻碍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竞争力的提高关键体现在人才竞争上,由于劳动者工作周期短、职业稳定性差,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缺乏共同利益,劳动者不会集中全部的精力参与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企业创新能力,从而缺乏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服务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二)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摩擦加剧,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著名劳动人事学者常凯指出:“如果说今后中国可能会发生某种不稳定局面的话,那么酿成这种不稳定局面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劳动问题积累和社会关系矛盾的激化。”[4]市场化劳动关系中客观存在的“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使得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失衡,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在劳动合同短期化条件下,劳动者缺少对雇主的议价能力,劳动合同只对劳动者一方具有约束力,却不规定资方的义务,这使得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摩擦日趋加剧,从而导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也随之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为135206件,2005年增加为313773件,6年内全国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了约2.3倍,年均递增38.7%,远远超过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三)恶化我国的就业环境,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社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始终不能与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达到总量上的平衡。劳动合同短期化造成劳动力流动性加强,不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就业安全缺乏保障,加之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加深了我国就业环境的恶化。劳动合同短期化也不利于劳动者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加大社会保障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劳动合同短期化将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造成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的经济学阐释

  (一)市场逆向选择的结果

  逆向选择问题的现代经济学分析起源于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1]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的论文,成为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经典文献,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研究。柠檬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形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中的逆向选择。从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可以得出逆向选择的基本含义:第一,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缺乏效率的,信息的完全性失灵。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通常情形下的市场竞争将导致优胜劣汰,但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时可能发生劣胜优汰的现象。

  具体到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的分析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体制转轨的不到位,一些企业利用“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等多种用工方式,在企业中把劳动者分为不同身份,实行不同的待遇,大量使用非正式员工,从而达到降低用人成本的目的。在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最早违规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企业就获得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尊重劳动者权益的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而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下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尊重劳动者权益的企业将无法与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竞争,守法企业遭到市场的淘汰,违规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在这种市场的逆向选择下,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将会愈发严重。

  (二)第二方执行契约理论的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将契约分为两类,一种是自我实施契约,另一种是第三方实施契约。自我实施契约是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契约,然而契约的自我实施必须建立在共同知识、博弈的稳定性和无限重复等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这些假定要求苛刻,在现实世界中很难观察到,且自我实施的交易成本随着社会交易面的扩大越来越高,一旦存在很高的机会主义风险时,契约是不可能自我实施的。相比较而言,在现代社会交易面非常大、人员流动性强的情形下,国家作为“第三方实施契约”能降低交易成本。一个国家要演化为一个有效、公正的契约第三方执行者,意味着国家应该强大到能有效监督产权,强制实施契约。但是在现阶段政府在追求租金最大化时使其相对权利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约束,使得租金提供者对其相对权力的评价很低,进而导致政府不执行契约或者不执行第三方的裁决。加之我国司法的独立性不够,当正式契约执行与裁决涉及政府部门的利益时,司法机构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政府作为强制实施的第三方,也无法有效实施正式契约。

  在目前雇佣契约中,在自我实施与第三方实施之外引入另外一种性质的契约,即第二方执行契约。第二方执行契约依靠企业内部享有更大权力的一方强制执行。在一个存在过度供给的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上,资本要素拥有者的解雇行为,使得劳动者失去的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高于由于“偷懒”的即时所得,所以在企业内部权力分配中,资本享有对劳动的控制权。[5]由于第二方执行契约的强制实施,无法保证契约的公正性,为了保护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资本方便会利用劳动合同短期化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

  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指出,一国所具的先天比较优势未必就能使该国具有一劳永逸的竞争优势。[6]发展中国家依赖本国低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不断扩大产能,必然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饱和,如果不能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上攀登,就有被锁定于低附加值环节的风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执行静态比较优势战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自于数量上的过剩,而非质量上的优势。这种战略是国内的要素所有者收入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一批既得利益着,为了维护他们的现时利益,会采用各种方法阻碍制度的革新。当前我国缺少的是技术工人,大多数的工人缺乏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普通工人间的同质化竞争严重,短期劳动合同自然成为既得利益着与普通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的较优选择,劳动合同短期化成为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这一约束条件下的经常现象。

  四、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的政策思路

  1.作为侧重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法律,《劳动合同法》于去年正式颁布实施。克服劳动合同短期化是其承载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收益是从事经济活动考虑的首要因素。用工成本作为企业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纵观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用工成本的低廉化,使得企业逃避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责任。针对企业的这一行为,就可以考虑加大用人单位逃避责任的用工成本。例如《劳动合同法》第464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如果依相关规定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按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相对于《劳动法》的规定,这在用工成本上将会加大用人单位的压力。笔者认为,利用这种类似的经济杠杆抑制劳动合同短期化很有必要,可以调控和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较长期限的劳动合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最大程度扭转劳动合同短期化的趋势。

  2.强化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作用。在中国当前的企业中,基层工会与用人单位存在太多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使得工会在用人单位往往成为一个附属机构,很少参与劳动合同工作,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削弱。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工会作出一定程度的改革,在工会组织的调整中引入类似公司独立董事的理念,增加工会自身的独立性,从而实现法律法规对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的作用。帮助指导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监督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建立与用人单位的集体协商机制,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能够形成一种较长期限的雇佣劳动关系,以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

  3.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面对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我国的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完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具体包括:统一规划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完善职业培训与教育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继续健全就业服务和促进体系,鼓励就业内容和就业形式的创新;在必要的条件下,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政府购买就业,鼓励企业长期雇佣劳动者,避免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的继续恶化。

  需要明确的是,要真正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不仅需要国家立法部门立足实际制定法律进行规范,行政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执行和监督职能。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能够担负起社会责任,遵守法律的规定,劳动者能通过法律途径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黎虹.劳动合同短期化刍议[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151.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劳动合同法(草案)参考[R].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89.

  [3]武伏美,陈武.企业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值得重视[J].中国社会保障,2003,(11):55.

  [4]王从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劳动者权利保护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7,(2):69.

  [5]卢周来.企业雇佣契约的性质研究[J].经济社会制度比较,2007,(4):58.

  [6]王佃凯.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J].经济评论,2002,(2):28.

来源:《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0902期   作者:余培源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