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常州市郊区城市化动因及对策研究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19 11:23:00

     [摘要郊区城市化是在市场经济和制度革新的作用下,城市的要素从原来的城市中心空间置换到城市郊区空间,是“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动态作用。常州市郊区城市化主要是常州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住房和户籍制度改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保持常州市郊区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做好五个必须:必须加强宏观规划与指导,形成良好的城郊空间结构;必须优化房产供应结构,推进住宅郊区城市化;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推动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郊区城市化协调发展;必须保护郊区自然、人文环境,提高郊区城市化居住优势。

  [关键词] 郊区城市化;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也是郊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郊区的城市要素逐渐增长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和制度革新的作用下,城市的要素从原来的城市中心空间置换到城市郊区空间,是“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动态作用。郊区城市化有助于逐步缩小城郊之间生产、生活条件差别,有助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1]常州郊区城市化是随着常州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随着城市新一轮的向外扩张发展,这一趋势将会不断加剧,及早研究常州郊区城市化对于常州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常州市郊区城市化的动因

  郊区城市化主要是城市集聚、扩散的结果。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梯度,城市中心区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其周围郊区小城镇的辐射能力也不断增强,城乡联系的日益紧密为郊区城市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常州市郊区城市化的动力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作用。市场经济促使各种要素在城市集中寻求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市场经济的趋利作用下,尽管个人是理性的,但是易导致集体不理性,形成聚集不经济,最后形成以扩散为主导的作用力,促使了城市要素的集中发展,城市表现为同心圆圈层式的外向扩展。这一过程突出地表现为原来的城市逐渐演化为城市中心区,工厂、企业等进一步被挤到更远的郊区,形成新的城市边缘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工业步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连续跃上两个千亿元发展平台,并且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仅用3年时间。[2]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中心的用地成本等不断上升,在政府的引导下,在郊区建立了新的工业开发区,工业外迁的结果导致原企业的从业人员外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从国内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经商务工人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常州市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已超过150万人。

  (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扩大了旧城内部不同地段的级差地租,导致了商业、办公等功能向市中心集聚,而工业和人口则逐渐向外围扩散。产业结构的调整迫使产业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大量外迁。同时,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外迁。

  (三)住房和户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致使单位福利房取消,实行货币分房的新政策。1998年开始,人们依靠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来选择居住地点和居住方式。而郊区住宅无疑在价格上和环境上具有优势,对收入不高的工薪族有较大的吸引力。国家对农村人口流动放宽了户籍管理后,为吸引大量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创造了条件。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大都集聚在城市边缘地带。随着常州市在就业、就学、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政策,缩小外来人员在上述方面与本地人的差别。如目前75%外来工子弟已入公办学校读书,社区卫生惠民、免费疫苗接种、医疗保障等方面都与本地居民享受了同等待遇。

  (四)基础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善了城郊的交通条件和改变了城郊联系方式,为居住城市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近年来,常州按照“一体四翼”的发展思路,城市南北长度已近40公里,沟通南北的快速公交系统已经建成,总长约87公里贯穿整个城市的“三纵三横”高架道路系统正在建设。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使办公网络化、家庭化成为现实,改变了市中心与城郊的联系方式,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也使得一部分企业和个人将工作和生活的地点定位在郊区。

  (五)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促进了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表现出对市中心拥挤的居住环境的不满和对郊区环境优美、宽敞舒适、自然和谐的郊区居住生活的向往,能以市区房价同时拥有郊区住房和家庭小轿车已成为很多常州市民的生活选择。

  (六)城市总体规划的变动。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引发新一轮的人口郊区城市化,常州高新区的设立,常州科教城的建成,高速铁路新站城北落户,行政中心的北移,体育中心、大剧院的建设,教育和卫生单位向周边布局,这一系列的举措已开始逐渐吸引人口流向郊区。随着各大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各行各业的人员将逐渐向郊区新的发展中心集聚,从而实现市区密集人口的有序扩散。

  二、郊区城市化发展对整个城市的积极影响

  (一)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原有的中心区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污染较重的工业迁至郊区,而向心性很强的商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集聚中心区,加强了中心区的城市现代化功能。同时,大量资金投入旧城改造,且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城区特别是市中心的各项建设获得了生机。而由于产业的外迁,以及开发区等方而的建设,城郊地区获得了飞快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文化创意、软件等一批新的产业群。

  (二)注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区域规划,促使城市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协调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在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领域的整体功能。

  (三)郊区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度集中、住宅紧张和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城市工作条件,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三、促进常州郊区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从向心集聚转向离心分散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需要紧紧把握住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适时地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和社会各方面的要素,以达到引导郊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加强宏观规划与指导,形成良好的城郊空间结构

  国内外郊区城市化的经验表明,在郊区城市化大力推进时期,一般会形成规模较大、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相对独立性强的边缘城市,对城市中心城区产生着极强的“反磁力中心”作用,有效地疏散了城市部分功能和减轻了城市压力,同时也使城市空间结构向高级阶段发展。[3]常州郊区城市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在依托原有城市郊区城镇居民点,实行组群式开发,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乡居民点体系,防止“摊大饼式”向四周蔓延的趋势。在人口、产业城市化的同时,高标准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商店、银行、旅馆、体育中心、科技教育及文化娱乐设施等)和基础设施,促使郊区现有的居住单一功能向兼有居住、购物、娱乐、就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功能转化,使郊区成为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新型区域中心,使中心城区人口、工业企业等彻底迁移到郊区,减缓中心城区压力。继续加快发展远程、快速、大运量公交系统,促使城市分中心跳跃式分布,将城区与郊区视为统一的交通体系并给以同等重视,加快城郊之间快速大运量城市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的超前性规划建设,以促进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城区与郊区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城郊空间结构。

  (二)优化房产供应结构,推进住宅郊区城市化

  近年来,随着常州市经济速度发展,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郊区住宅有效需求相对增大,客观上推动了居住郊区城市化进程。房地产企业应立足于常州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充分调研分析市场的供应需求状况,切实分析清楚市场的有效需求,主动面对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住宅需求问题,促使各种不同档次住宅的供应比例与市场的有效需求比例相协调,优化和调整房产供应结构,是常州市居住郊区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市场的资源浪费、促进居住郊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针对市场的供应需求状况建立跟踪机制,并对市场的供应情况和有效需求变化情况定期公布,从而做到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合理引导,必要时也可以采取行政或税收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整个市场的供应结构进行合理规范,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别关注现阶段由于城市郊迁的主体还是不太富裕的工薪阶层,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中低档住宅的供应比例,例如在土地出让环节严格规定地块的容积率和小户型住宅的供应比例,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步伐和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比例。

  (三)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推动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

  西方国家郊区城市化出现了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衰退的结果,使其不得不走了一段再次掀起大规模城市更新运动来重建中心区经济的弯路,这是其郊区城市化中最大的教训所在。而我国的郊区城市化不但没有出现中心城区“空心化”现象,反而更加繁荣,当然这与当前城市化发展仍处于集聚阶段紧密相关。但随着人口、产业(尤其是服务产业)的外迁,以服务大众为特点的商业、服务业面临收入减少、效益减退的局面,这在有的国内城市已经有所显现。所以,在常州市郊区城市化发展中要未雨绸缪,通过积极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和旧城改造的办法,继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郊共同繁荣的格局。一是大力支持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使之成为第三产业(金融、保险、贸易、办公、咨询等)的集聚核心。二是积极调整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心城区用地“退二进三”的调整,继续发挥中心区在城市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三是认真实施城市规划,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旧城改造,在不断巩固中心城区区位优势的同时,积极改善环境面貌,并注重对城市传统历史风貌及文物古迹的保护。

  (四)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郊区城市化协调发展

  政府在郊区城市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政策制定、旧城改造、在郊区开辟居住区以及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居民向郊区搬迁等方面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常州实际,在郊区城市化过程中,继续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居民和企业的外迁,帮助投资建设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把零散的同行业或性质相同的外迁工厂集中起来,促进集聚发展,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地方范围内,创造条件认真落实和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住房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及其在城市土地置换中的作用,形成符合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土地级差地租格局。

  (五)保护郊区自然、人文环境,提高郊区城市化居住优势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土壤和精神环境,是城市建设和郊区住宅发展成功的关键点。在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加强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完善住区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建立污水回收等潜在水资源处理系统,减少因人口居住郊区城市化和产业郊区城市化所造成的污染;加强郊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防止迁入者与原有居民之间形成对立、排斥的现象,使郊区城镇尽快实现外来先进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多元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专项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郊区城镇良好的管理形象、外观形象和“窗口”形象,增强整个城镇居民的凝聚力、自豪感和亲和力。注重郊区城镇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努力创造城郊绿色人居环境,扩大城镇对中心城区人口的吸引力,带动郊区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平.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新模式—江宁区“园区带镇”模式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1:46.

  [2]杨敏,近年我市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常州统计信息网http://www.cztjj.gov.cn/node/TongjiFenxi/2007-5/24/17_39_04_28.html [2009-03-24].

  [3]陶希东、刘君德.国外大郊区城市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3(4):69.

来源:《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0902期   作者:薛 鹏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