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级利用;坚持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加强对重要资源供求的宏观调控;坚持依法办事,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关键词]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P.20)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真正做到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推进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一、党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重视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20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大量消耗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并逐渐将其发展所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害逐步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难以摆脱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因此,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重要思想。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2]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问题。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我们不仅要妥善处理好当代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还要为子孙后代 创造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3]“要增加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明确,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P.282)
二○○四年三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4]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1](P.23)
二、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条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必须贯彻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必须统筹兼顾到经济要发展、人口也要发展、资源环境还要能够承载。三者不可偏废,特别是不能走极端,单纯为了保护环境,不发展或者是单纯为了发展,不顾环境,更不能为了环境保护或者说是为了发展而不管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P.14)
近年来,党和国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地位,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十分富贵的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这些重要成就,为进一步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尽管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由于基数大,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加,劳动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一些地方乱批乱占滥用耕地和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尚不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一个突出制约的因素。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这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做到统筹兼顾,必须按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继续做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继续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国土资源工作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利用好我国优势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水利工作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要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加强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一定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明确责任、扎实工作,联系实际、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一,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抓战略研究,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工作,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要关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优秀干部充实人口资源环境部门。组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考核标准,尽快把人口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对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乱批乱征耕地。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对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乱批乱征耕地、纵容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行为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拨,还要依照纪律和法律追求责任。
第二,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级利用。通过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性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不断改进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增强竞争力。经营性用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经营权的出让,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规范程序、增强透明度,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要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逐步开放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市场。资源性行业尤其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领域,其市场开放程度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坚持公平、透明、规范和法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加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缓解国同内环境和资源压力。拓展同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合作,引进国外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第三,坚持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加强对重要资源供求的宏观调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各级政府都要增加投入,完善投入机制。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体制改革,确保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以及基层工作人员报酬的落实。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到位。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事业的投入。要切实加强对士地的重要矿产资源的管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土地、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供求。通过项目审批、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信贷供应等政策杠杆,鼓励低消耗、轻污染、科技含量高而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的发展,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行业。通过实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以及水资源消耗评价制度等,对企业准入和新建工程进行全面评价,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坚持依法办事,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继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立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研究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依法严肃查处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各级人大要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执法监督检查,司法部门要加大对人口资源环境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全面推进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要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民主决策程序,为社会公众参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事业创造条件。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2.
[3]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87-288.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53.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