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评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尝试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7-09 15:17:00

  【内容摘要】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借助生活世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尝试以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观念为思想来源,以群体性自我同一性即"我们"的确立为理论基础之一,以建构性视角取代批判性视角为思维取向,是在西方福利国家这一现实背景上做出的一种有别于马克思思想及早期批判理论的理论表述。

  【关 键 词】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同一性;生活世界;系统

  在哈贝马斯的广博思想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是他的一条宗旨。按照他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的说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赋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新的形式,从而达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未曾达到的目的[ 1 ] ( P9) 。这里,所谓达到马克思未曾达到的目的,就是用系统这一概念来概括马克思论述的生产领域,并在系统概念之外确立一个生活世界概念。系统是以主客关系为取向的工具理性所建构的世界,生活世界是以主体间关系为取向的交往理性所带来的世界。哈贝马斯建构生活世界的目的是,对交往的普遍性前提做出论证,超越工具理性层面即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力层面,在交往理性层面即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关系层面上论述道德观念、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等上层建筑现象及其发展逻辑,从而将交往理论发展成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由于哈贝马斯是借助生活世界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一定角度出发,对生活世界概念的思想来源、现实背景、理论关联及实际作用做出辨析。

  从思想来源上说,哈贝马斯汲取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有所不同。马克思汲取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阐述的主奴意识以及有关劳动的观点,依据劳动带来主奴地位的翻转这一思想,为自己在劳动基础上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埋下一条思路。与此相反,哈贝马斯汲取黑格尔在《耶拿手稿》中表述的另一条思路,即独立于劳动的相互承认这一思路,因而不是得出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社会斗争这一结论,而是得出在相互承认基础上形成交往行动这一结论。交往行动不同于目的合理性行动,不可实现在技术层面上,它只能实现在道德实践层面上,凭借交往形成的共识来促成人们的共同行动[ 2 ] 。在汲取黑格尔思想时各有取舍,是哈贝马斯形成有别于马克思观点的由来,也是他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动因。

  从现实背景上说,马克思那个时代,8 小时工作制尚未确立下来,劳动占据了劳动者每一天当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工作之余只是劳动者用来恢复体力,以便投入第二天的劳动的。就此而言,劳动者完完全全被纳入生产的“系统”。而在哈贝马斯这个时代,劳动者的闲暇时间远远超出了劳动时间,劳动者在相当多的时间内游离出生产的“系统”之外,而“系统”之外的大众休闲和娱乐不同于“系统”之内的生产劳动,似乎为劳动者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这是哈贝马斯能够提出“生活世界”的现实背景。可见“, 生活世界”与“系统”是对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种现实性存在状态的理论反映。

  就理论关联而言“, 生活世界”密切关联着一个重要概念:同一性概念。同一性原本是古典哲学的概念,但在早期批判理论看来,同一性是理性的标志,它意味着理性的约束性,而理性的约束性代表着现实的约束性,这种现实的约束性就是统治。因此,早期批判理论反抗同一性观念,致力于摆脱社会对个人的统治,从而焕发出每一个体的差异性,即非同一性。早期批判理论针对古典哲学做出了这一思想转折,而哈贝马斯针对早期批判理论再度做出一个思想转折。他意图达成主体间性,即超越“个体”彼此间的非同一性,趋向个体“彼此间”的同一性,在交互性基础上确立个体间的同一性。由于早期批判理论讲求的非同一性是就作为个体的主体而言的,而哈贝马斯讲求的同一性是就超越个体的主体间性而言的,所以哈贝马斯对早期批判理论做出的思想转变,就是将以个体为取向的非同一性思想转变为以个体交互性为取向的同一性思想。

  以交互性为取向的同一性是“生活世界”的主旨,因为“生活世界”区别于“系统”。充斥于“系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强制性关系。这种强制性是一种单向关系,而非双向关系,即非交互性关系。无论是马克思那个时代,还是哈贝马斯这个时代,生产都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强制性关系来维系。相反,通行于“生活世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非强制性交往关系。在生产领域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将强制性关系强加于人。而且在生产领域之外,在民主性的政治氛围、社会氛围、舆论氛围与生活氛围中,似乎也只有非强制性关系才能将人与人联系起来。在这种非强制性关系中,人与人才能平等地彼此交往,谋求共识,通过交互性影响来形成每一个个人组成的共同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鲁路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