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角色定位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7-17 09:54:00

  〔摘要〕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可视为一场货币战争, 这是美元统治和“美元霸权”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一种集中而极致的运用, 反映了“美元霸权”走向衰落进程中的一次剧烈挣扎, 主要意图在于转嫁危机损失、掠夺人民及其他国家、继续维持美元强势地位。中国对内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对外需要积极防御, 将现有战略优势转化为现实战略利益, 注意保存实体资产, 保护国内市场空间, 保留与国际责任相称的国际权利, 保持对美元的密切关注和适当距离。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货币战争; 美元霸权; 中国角色定位

  一、美元长期贬而不弱的秘密所在

  (一) “货币战争”是美元统治和“美元霸权”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一种集中而极致的运用

  一切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发展并激化的必然结果, 而在危机的酝酿和演化过程中, 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寡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及自身利益, 必然会选择顺势而为、择机而动, 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对美国中央银行及金融体系的控制、利用他们手中的货币政策及“美元霸权”, 既转嫁损失和危机, 又趁火打劫, 并竭力维护霸权地位。只要滋生危机的土壤还在, 货币战争就不会落幕, 并且将随着危机的升级而不断升级。

  1. 美元的贬而不弱之谜

  美元的债务发行机制决定了它必然贬值。美元进入流通主要通过两种渠道, 一是购买美国政府债券, 二是以再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注资。前者使美国政府牢牢地绑在美联储的战车上, 后者则使得同美联储联系密切的金融大亨们得以攫取通常本应当归一国政府所拥有的铸币税收益。所谓债务, 自然需要还本外加付息。如果说, 本金所对应的货币是美联储印制的, 那么利息所对应的货币也要由美联储印制。换言之, 债务美元的利息是原来货币总量之外的部分, 必然要求在现有货币总量之外再创造新的债务美元, 债务链条连绵不绝, 发行的货币也会越来越多。假使按年增长率5%的复利模式增加货币发行量, 那么,当前1美元的债务货币, 只须300年时间将达到200多万美元。这意味着, 在债务货币系统自身扩张动力下, 美元必然大大贬值。另一方面, 美元的发行者必然竭力维持它的强势和主导地位。美元的持续贬值在为其发行者带来丰厚的铸币税、通货膨胀税收益的同时, 也使得它面临地位弱化的危险。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 必须设法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 让人们乐于或不得不持有日渐贬值的美元。当年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即美元信心与清偿力之间的矛盾, 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那么, 美元不断贬值与维持霸权之间的冲突又该如何解决呢? 这在金本位制下本来就是难以破解的矛盾, 然而, 由于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放弃了金本位制, 因而只要能够攫取别国财富, 打击别国经济, 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同样贬值, 甚至贬值得更多, 美元就可以既贬值又保持强势地位。

  2. 货币战争成为美国的一项惯用策略

  为了迫使其他国家继续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元,美国在拉丁美洲、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为金融危机推波助澜, 迫使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并增加对美元储备的需求, 以保持美元的相对强势地位。同时, 美国还威逼利诱欧佩克, 让世界各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石油, 以美元作为贸易结算手段。这样, 欧佩克获得的石油美元为了保值还得回流美国; 同时, 无论是炒高还是打压国际油价, 都只不过对非美元发行国造成影响。当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决定在石油贸易中不再采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时, 美国不惜代价出兵攻占伊拉克以稳定美元的霸主地位。正是依靠这些方法, 一直以来美元顺利地解决了持续不断贬值与巩固霸权地位之间的矛盾, 获得了数额巨大的铸币税并分享他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衰落进程中的一场货币战争

  近10年来, 美国尽管凭借美联储降息和刺激信贷消费的强心剂, 不断炮制泡沫下的繁荣, 设法将本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后半阶段拉长, 并依靠进口廉价商品维持低通货膨胀率。但是, 这一经过反复拉伸的经济增长机制已经益发脆弱、难以为继, 国内贫富分化也日益严重, 危机的到来只是迟早的问题。放眼世界, 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中东石油输出国一道积累了大量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经济实力有所恢复的俄罗斯在谋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同时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并不成功, 其霸主地位并不稳固。在这样的局势下, 为了争夺主动权, 挽救美元的霸权地位并获取人民和别国的财富, 美国不得不考虑再次发动一场货币战争。

  1. 助长次贷泡沫, 请君入瓮

  在国内, 美联储先是降低利率, 并鼓励银行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房地产价格也逐步抬高, 形成了“抵押贷款购房—(推动) 房价上升—可以抵押更多的贷款购房”的房地产繁荣局面, 使低收入家庭陷入债务链条。与此同时, 通过金融创新和控制评级机构, 将这些次级抵押贷款包装成高信用等级的金融资产,出售给公众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近年来, 美联储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由提高基准利率, 迫使一些低收入家庭因为还不起日益高涨的贷款而不得不断供, 同时房价下跌, 由房地产衍生出来的金融资产大大贬值。在此期间,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战略也在同步实施。为了套回中国等国家靠出口大量实物产品所积攒起来的些许美元,美国一方面限制中国和其他国家以其储备的美元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和并购美国企业, 迫使和引诱这些国家的美元储备进入美国金融市场; 另一方面, 将次级抵押贷款包装成高信用级别的证券产品, 出售给这些国家的投资机构。待条件成熟以后, 危机被引爆, 金融资产泡沫迅速破灭。

  2. 掠夺本国人民和别国, 拖人下水

  美国金融危机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过程,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美国在危机爆发后采取的行动及其相关后果, 便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这场货币战争。在次贷危机爆发后, 美国工人阶级不仅失去了储蓄、住房, 还损失了积累起来的养老金。超过700万美国民众失去了他们的健康保险, 超过400万美国人失去了他们的养老金,美国中产阶级面临崩溃。除了直接掠夺外, 少数金融大亨还获得了廉价捞取资产的大好机会。政府救市计划救的既不是社会底层的人民, 也不是一般金融机构, 而是大金融资本的坏账。最终结果就是富豪们的不良资产国有化了, 而优质资产则继续私有化、集中化。

  同时, 借助世界范围的“美元霸权”, 美国的对外策略至少达到了四个目的: 一是使其他国家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受到损失, 削弱这些国家基于美元储备而发行的本国货币的币值基础,进而破坏这些国家的金融稳定乃至经济安全, 强化美元对受损国家货币的强势地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一步步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已将它的各类债权人深深地拖入泥潭而无法自拔, 包括中国、日本等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成了危机的买单者, 而美国仍然在继续逼迫或诱使别国特别是中国投资于美国国债和金融公司。冰岛的银行为了投资次级按揭资产等长期资产, 曾在国际资金市场大量借入低利短债,外债总规模竟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 以致危机爆发后出现了国家面临破产的危险境地。欧洲银行业于2008年8月爆出危机, 欧元在美国金融海啸中不但无法保持坚挺或赶超美元, 形成取代声势, 反而在与美元的汇价上不断走下坡路。同时,国际油价被炒高后又急势下调, 也使得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出现强劲反弹, 美元指数在10月底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点。二是受到冲击的国家为了避免自身金融市场破产, 不得不向国内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并采取降息政策, 致使本国货币贬值, 从而有助于挽救美元的颓势, 使其得以恢复相对强势地位。三是借机发行更多的美元, 获取更多的铸币税收益。马克思曾经分析过, “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 为基础, 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1〕在正常情况下, 发挥货币职能的主要是商业票据, 票据结算相互抵消后的零头差额才由货币来调剂。而一旦信用受到破坏, 这些票据都要转化成货币时, 货币就会严重不足。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使投资者争相变现数十万亿美元的各类证券, 这无疑会造成大规模的货币荒。由于美元仍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从而在金融动荡中扮演着避险货币的角色, 在全球货币市场资金冻结的状况下, 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急于在公开市场买进美元以应对流动性危机。总之, 在危机造成的流动性恐慌中, 美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救市名义增发海量美元。四是利用信用受到破坏后货币必然出现不足的状况, 迫使金融开放的其他国家因为缺乏美元、难以偿还美元债务而出现金融危机, 资产贬值, 便于美国金融大亨们四处抄底,获得廉价的优质核心资产。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佳菲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