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开始趋稳回升,宏观经济已越过“V”增长的拐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增下滑趋势得到遏制,经济趋稳回升;投资需求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经济回暖增长伴随着物价下降。二是投资需求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是经济回暖增长伴随着物价下降。据此预测,下半年经济增长会逐月递增,增长速度有望超8%,全年可望实现保8%目标。但在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主要是出口难以出现恢复性增长,社会投资乏力,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
当前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出口持续下降,难以出现恢复性增长。
外贸出口继续下降。 1月~5月份进出口同比跌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并有所扩大。4月份出口同比下降22.6%,5月份同比下降26.3%,扩大3.7个比分点。由于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目前仍未探底,所以,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很难出现恢复增长。
2. 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社会投资乏力。
今年头两个月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7%。领跌的是采矿业和金属行业,同比跌幅超过65%,而轻工业利润也出现下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与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社会投资不足,许多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融资难或经营困难,投资乏力。
3.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大
(一)多重因素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加大。
一是国内货币供给剧增,新增贷款和票据融资剧增,今年1月~6月新增贷款7万亿元,货币供给短期内大量增加给通货膨胀反弹提供了货币基础。
二是美国和欧洲的采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营造了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导致全球通胀压力,形成新一轮输入型通货膨胀。如国际油价从每桶30多美元上涨到目前的70美元,已经导致中国两次调整国内油价,影响物流价格,进而逐渐推动资本品和消费品成本上升。
三是价格改革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价格改革步骤加快、力度加大,关系国计民生的粮价、油价、水价都出现大幅上调,逐渐传导到实体经济部门后,将直接提升物价指数,引发通货膨胀反弹。
四是流动性过剩直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然后是稀缺性的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最后传导到终端消费品市场价格上涨。
(二)预计下半年CPI将超过2%,第四季度可能超过3%。
通货膨胀可能表现为一个过程:从不为人所察觉到逐渐明显。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需求逐月递增,原材料价格上涨会传导到资本品,资本品价格由负变正,PPI上涨的压力也随之递增。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消费传统,第三季度是消费淡季,实际需求推动CPI的压力并不大,食品和消费品价格疲软仍将会主导CPI走势,但由于国内燃油价格将随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而不断上调,8月份CPI将会为正值。第四季度,特别是12 月份,随着居民消费季的到来,消费需求增加会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会拉动CPI进一步上涨。
从技术统计角度看,月同比数据等于连续12个月环比数据之积。去年下半年CPI环比指数较低,分别为0.1%、-0.1%、0、-0.3%、-0.8%和-0.2%,如果今年下半年因食品和燃油价格上涨而带动月环比指数上涨为正值,第四季度CPI将出现持续上涨局面。预计下半年CPI将超过2%,第四季度可能超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