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打造江苏制造业发展新引擎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8-04 12:58:00

  ● 江苏发展论坛

  解决江苏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必须着眼长远,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创新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实现江苏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新提升。我省规划用3年时间,在制造业中推进形成100个市场领先、特色鲜明、主辅配套、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江苏制造业向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江苏制造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总体规模优势明显,占全国比重超过15%,占全球比重约2%,但存在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业结构不够优、经济效益不够高、资源消耗过高、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原因在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组织不优,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未能有效发挥;生产制造模式较传统,制造业服务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省委书记梁保华指出,要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解决江苏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必须着眼长远,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创新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实现江苏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新提升。

  一、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意义重大

  针对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律,我省规划用3年时间,在制造业中推进形成100个市场领先、特色鲜明、主辅配套、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江苏制造业向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实现创新能力的新提升,这对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一)特色产业基地有利于增强江苏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一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基地内企业彼此接近,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在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二是有利于技术的集成创新。由于地理接近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可以促进企业的协同创新和技术合作,更有利于技术相对优势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等开展集成创新,从而实现技术综合优势的发挥,实现技术难题的突破。三是有利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基地内企业相互之间进行广泛交流,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四是有利于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产业基地可以带动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组织提供了平台。

  (二)特色产业基地有利于促进江苏制造业的组织变革。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克服目前江苏制造业企业“小、散、弱”问题。一是有利于构建完整产业链。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有利于形成相互促进、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促进传统制造模式的根本转变。二是有利于产业组织创新。在基地内部,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可以通过基地网络密切联系,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生产组织、物流配送等方面,实现高效的互动和合作,实现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大大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形成集群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能够使产业集群的优势得到更好地发挥,一方面加深专业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企业的竞争和合作,形成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竞合机制,从而使特色产业基地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特色产业基地有利于推进江苏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一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结构调整。通过特色产业基地的合理布局,可以有效地带动江苏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在江苏产业空间上的战略调整,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适应未来产业竞争的变化。在沿海开发战略中,要通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带动沿海产业的战略布局和科学发展。二是有利于加速规模化聚合。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使江苏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有更明确的地理集中方向,使产业配套有更准确的市场需求,使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为有效,使企业的布局和发展更有方向,从而使基地的规模加速壮大,产业规模竞争力加速提升。产业基地有利于积极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兼并重组,实现做大做强。三是有利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当前,制造业分工呈现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网络分工并举的格局,产业链被极度细分。产业基地建设,可以有力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生产,有利于培育以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从而推动企业抢占制造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促进制造业由低端向产业高端拓展。

  二、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的重点举措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江苏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围绕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振兴优化目标,要突出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加强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形成千亿元级乃至万亿元级的特色产业基地,实现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新提升。

  (一)以“新”抢先,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基地。

  新兴产业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发展潜力大、爆发力强,既是经济发展的持续产业,又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制高点。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是促进江苏制造业实现由大转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战略首选。近年来,我省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实现产值增长40%以上。通过逐步建设20个新兴产业特色基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布局优化,及早地引导新兴产业、项目、企业、技术、资金等向基地集中,使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块状”,避免分散,从而更好地抓住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先机。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新能源装备业;新材料产业突出发展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医药产业着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和中药产业现代化;环保产业着力发展环保设备、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材料等产业。通过切实加强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兴产业扩大规模,提高配套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使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先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赢得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新优势。

  (二)以“特”显优,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基地。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江苏在电子信息、石化、造船、冶金、建材、纺织等产业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特点,但优势不突出,特点不鲜明,成为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瓶颈。做好产业基地建设的“特”字文章,一是规模要大。着力从整体上挖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以现有各类开发区、园区或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引导企业向基地集聚。通过集中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优化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配置,实现基地集约型扩张,增强产业集聚,使产业基地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区,放大规模竞争优势。二是产品要新。着力发挥基地的综合优势,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关联度大的特色产品群,在终端产品上形成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品牌要响。着力发挥基地龙头企业作用,促进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配套企业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整体力量和群体效应,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实现由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由制造产品向创造品牌转化。四是项目要优。基地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具有“高”、“大”、“快”特点的重大项目,即处于产业链高端、投资规模及市场潜力大、周期短及见效快的项目,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增强基地发展后劲。

  (三)以“高”制胜,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基地竞争优势表现为特色化发展所带来的集群效应,但本质是产业集聚为重大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和重大装备制造所带来的创新优势。有创新才有特色,有特色才能占领高地。特色产业基地符合知识经济的内在需要,具有强大的创新活力。要在内核上提升特色产业基地的水平,一是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骨干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通过实施重大创新项目、重点技术攻关等,促进项目与高端技术嫁接,提高生产效率,重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促进基地成为自主创新的有效载体和技术高地。二是提升产业基地的集成创新能力。积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系统集成,推动技术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过程不断升级,将新知识、新技术创造性地集成,在各要素的结合过程中,注入创造性思维,形成基地核心竞争力。在基地内,更加注重加快构建共性研发平台等配套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三是推进产学研商更加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基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完善商务服务体系与产学研的融合,实现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接,通过专业化商务服务,缩短知识、资本、人才、市场等相结合的流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高端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向基地集聚,推动形成创新联盟,使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完善特色产业基地的保障措施

  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优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市场的调节机制,形成配套协调的产业分工机制、平等规范的良性竞争机制、公开择优的市场准入机制。

  (一)强化组织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突出重点,在政策支持上向发展快、特色优、层次高的基地倾斜,完善产业配套,降低商务成本,真正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二)优化发展环境。重点解决特色产业基地企业的外部不经济问题,不断健全研发、品牌、检验、标准、担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注重优化商务环境,提高金融、财务、咨询、物流等商务服务水平。招商选资,形成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改善高层管理和高级技术人员的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用工的招收和培训,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公平规范的良性竞争环境,鼓励企业重组兼并等市场行为,促进资源按市场的要求优化配置。

  (三)坚持规划引导。重视特色产业基地的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规划间的衔接,既要注重上下衔接,服从服务于全国全省的规划要求,又要注重横向衔接,各产业基地间实现配套发展、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切实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以科学的规划引导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四)加强政策扶持。对特色产业基地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国家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地方统筹部分集中支持该类项目,省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引导资金等向该类项目倾斜。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用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继续实行土地“点供”。省内需平衡布局的项目,优先向相关特色产业基地倾斜。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毛伟明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