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官民互动助推网络反腐“蝴蝶效应”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8-10 10:37:00

  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的连锁反映,最终可能会在几个月后在密西西比河畔掀起一场风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把这种现象戏称为“蝴蝶效应”。近年来,信息灵通、触角敏锐的网络媒体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蝴蝶效应”不断在网络反腐领域呈现。许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由网络媒体揭露出来,并最终受到党政部门查处。即使由网络媒体揭发的腐败案件一时没有被查处,也会使腐败者声誉大跌,政治生命受到影响,同时对潜在的腐败官员产生震慑作用。在第四届全球反腐败论坛上,一些国家的代表和专家就建议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控制和预防犯罪的工具。

  网络监督对被监督者的威慑力和影响力巨大

  由少数网民发起的反腐行动之所以会在社会上产生“蝴蝶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在社会文化层面,像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有可能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更好的自我表达机会。因特网非常适合信息时代的公民社会,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政府及其相关人员的看法。在民主国家中,以网络为载体的公共舆论不可避免地成为主要的道德和政治力量。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具备了监督功能。独立于被监督对象,是监督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特性,媒体可以承担起由社会和公众所赋予的责任,在代表、反映、支持、维护与强化民意方面发挥自身的功能,履行对政府实施监督的社会责任。与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快速、便捷、廉价、有效的特点,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部分。网络监督不但鼓励正直的人们揭发腐败,还能够更好地保护举报人的权益,安全系数较高,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不见面、不留笔迹也能够监督到位,为公民积极参与监督活动提供了保障。

  同时,网络监督对于被监督者的威慑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网络传播的“蝴蝶效应”,可以使被监督者的行为立即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而正常的司法程序通常会有迟滞现象。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2009年1月初的民调显示:当被问到“你是否关注网络监督”时,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87.9%选择“非常关注”,仅有2.8%的网友表示“不关注”。当被问到“当你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是否会选择网络曝光”,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揭发社会不公”。在对网络监督的必要性的判断上,有50.6%的网友认为“非常必要,是对传统舆论监督的有力补充”。

  国内外网络反腐已呈现官民互动良好局面

  目前,国内外网络反腐已经跨越了单纯的自发性行为阶段,呈现出官方与民间力量互动的局面。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广大民众,任何一部分都无法独立地战胜腐败。治理腐败的过程应当是公共机构、私人机构以及民众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它们应当借助可以共同加以利用的网络平台,在反腐败斗争中携起手来,履行各自的角色与功能,才可能战胜腐败。

  1999年4月,韩国汉城市政府网站开设了“民愿处理在线公开系统”。市民可以通过上网提出“民愿”,有关部门公务员在网上接到市民的“民愿”后,必须把处理的每个过程、直至处理结果在网上公布,使市民能够通过互联网清楚地了解。在对该系统实际效果进行调研后发现:68%的被调查者认为,系统运行后公务员的腐败比过去有了明显或一定的减少,74%的人认为业务处理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这一系统不仅对防止腐败起到了有效的作用,而且为政府获得市民信任以及取得国际声誉产生了积极影响,为过去曾有“腐败魔穴”之称的汉城市洗刷了耻辱。2000年,印度中央监察委员会在网上发布了《公民反腐败指南》,告诉公民如何反腐败。并且,公民还可以通过其开通的网上举报专栏投诉政府官员,这些投诉中涉及官员腐败的案件都将被记录在监察机构的档案中。

来源:人民网   作者:袁峰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