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一直以来,老龄化都被看作是与“人口红利”相对的“人口负债”。人口老龄化确实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许多挑战和冲击,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用于养老的资源总量的增加,如需增加有关养老的财政支出、提高企业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和配置更多与养老有关的公共设施等。这些都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经济资源配置格局的改变。同时,劳动力严重短缺也将带来经济总产出下降以及储蓄率下降,导致投资减少,等等。
然而我国老龄化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社会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是在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完成之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时已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发展的目标开始逐步聚焦于人的自身发展;而中国是在低收入水平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未富先老”已成为严峻的现实。
随着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也就意味着养老负担日益加重,意味着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以及国民财富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会相对减少,本世纪后50年,我国的总抚养比将长期高达80%以上。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老龄化社会中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来调整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了适应劳动力老化的趋势,发达国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放弃低端的以依靠年轻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而这恰恰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