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高起点构建江苏沿海产业带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8-24 11:13:00

  序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苏沿海产业带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这次机遇,搞好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构建发展载体、增强产业活力,高起点打造江苏沿海产业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头戏。

  江苏沿海产业带建设潜力大、发展快、形势喜人

  就一个国家而言,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并非是均衡分布,它往往集中在某些条件较好的地区,由此决定了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江苏沿海地区历史上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经济“洼地”现象。但江苏沿海地区在区位条件、战略位置、发展空间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上近年来沿海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引导政策,沿海产业带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明显,工业化进程加快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一产业比重在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在上升,第二产业已占最大比重,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演变,预示着江苏沿海地区工业进程正在加速。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已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按照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的比重会下降,畜牧业、林果业和水产业比重会上升,第二产业中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会上升,其他产业比重会下降,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会下降,非传统服务业比重会上升。以2008年为例,沿海地区第一产业增幅最大是肉类和水产类,大约分别在8.97%和3.6%。第二产业中新兴制造业发展快速,连云港市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产值达到200.80亿元,同比增长40.7%;盐城市先进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下线139067辆,同比增长31.3%,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36.6亿元,同比增长40.38%;南通市生产民用钢质船舶161.27万总吨和307.83万载重吨,分别比上年增加57.0%和37.1%,大规模集成电路47.78亿块,比上年增长22.4%。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40.97%,而非传统服务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59.03%。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内部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符合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产业规模扩张迅速,经济实力提升明显

  2008年,江苏沿海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7%,占全省的16.05%,其中工业生产总值21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2%,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44.27%,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高于4%、12.9%和12.7%的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更为明显,工业经济发展强劲。港口物流业也得到了强势发展,2008年,连云港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0060万吨,同比增长18.3%,成功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港口集装箱完成300.05万标箱,增长49.9%,继续保持沿海十强、全球百强港地位。同时南通、连云港、盐城三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9.7%、22.01%、18.20%,增幅快于全省16.78%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产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以高新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纷纷落户沿海地区,推动了沿海地区第二产业的大发展,也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如南通的船舶工业、农村休闲旅游业,盐城的汽车制造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连云港的“三新产业”、农业经纪人和农业合作组织等新兴产业和产业组织的发展,使产业质量得到了优化、产业组织模式得到创新。

  3.产业布局“双转移”,沿海资源优势日益显现

  江苏沿海地区的南端与经济中心上海相连,伸入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群,北端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相望,是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中转站。优良的区域位置使得江苏沿海成为承接苏南等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沿海三市也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产业转移逐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由分散式向集群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向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机电、纺织和化工等领域集聚,向园区集聚、向港口集聚,已形成上海张江(大丰)高科技园区、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灌河口造船业集聚区等一大批产业转移项目,已成为拉动江苏沿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江苏沿海三市抓住世界经济正经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能力转移比例不断上升的契机,积极引进国(境)外产业资本,投资船舶工业、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纺织、电力能源、粮油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已形成渐次铺开、规模日显的态势。日资注入南通造船业,韩资注入盐城汽车业,港台资本纷纷涌入沿海三市,江苏沿海已经成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强磁场”。如以香港保华(如东)投资、中远川奇、熔盛重工为代表的南通船舶和港口工业,以东风悦达起亚、中大汽车为代表的盐城装备制造业,以恒瑞制药、正大天晴制药为代表的连云港医药制造业等合资、合作项目都已成为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产业布局的“双转移”,加快了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建设。2008年,南通、连云港、盐城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加17%、18.1%和18.1%,增幅高于全省的14.2%、高于苏南的12.2%和苏中的16.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光明日报》驻江苏记者站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