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旗帜鲜明的反对党内“非民主”现象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8-26 14:32:00

  党内“非民主”现象是指以个人权力为中心和根本出发点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是一种党内特权主义的赤裸表现,是基于私有制基础上的一种腐朽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与党内出现的一些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作了不懈的斗争,相继发表了《关于纠正党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为我们党的队伍纯洁和党风的端正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涉及国家利益、地方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些政策调整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有所抬头,致使权力观发生了明显扭曲,产生了以权力压制民主的一些不健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党的肌体,挫伤了广大党员的创造活力,阻碍了党的事业发展。

  这种党内“非民主”现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究其根源和特点,既有其封建意识的劣根性、腐朽性,又有其自身的历史沿革性和随机性,也有其与时代发展相联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其主要现表为:

  一是“家长式”的“非民主”。

  有的一把手,集体领导的意识差,视“班长”为“家长”,喜欢以主人自居,不愿以仆人正位,总认为一把手是“绝对真理”,其它领导成员是“相对真理”,一副独断专行,高高在上的样子;

  二是“过场式”的“非民主”。

  有的一把手,在用人、花钱、办事等涉及广大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把会前通气变成了事先“授意”,把会中集体研究变成了会前个人“定调”,看上去会上一致通过,实则是让民主集中走了过场;

  三是“轻率式”的“非民主”。

  有些领导干部,无论是研究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情况不明决心大,常以“想当然”做决策,凭感觉去拍板,待到出了问题,出现了失误,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四是“唯上式”的“非民主”。

  眼光总是习惯于朝上看,心里很少装着群众,办事情只怕上级不高兴,不怕群众不满意;做工作只要对自己的进步有利,就管不了群众的利益,将群众的意见总是搁在一边;

  五是“藐视式”的“非民主”。

  思想上总认为,一般党员是人微言轻,言轻意减,问不问关系不大,听不听无碍大局,把广大党员当成是党内民主的“弱势群体”,不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党员的根本态度;

  六是“涣散式”的“非民主”。

  不重视党内团结,不善于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研究重大问题,总喜欢听一把手怎么说,就是不敢多一点自己怎么说,一团和气的样子,一种表面的团结;

  七是“忌听式”的“非民主”。

  听不进、听不得党员的反对意见,一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暴君之态”,对敢出“反言”者,要么给予“黑脸”,以权示压;要么给穿“小鞋”,打击报复,缺乏一种豁达大度的民主风范;

  八是“飘浮式”的“非民主”。

  工作作风飘浮,身子沉不下去,双脚走不下去,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不愿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民声,倾听民意,习惯于靠电话办公,看文件办事,用会议落实;

  九是“虚假式”的“非民主”。

  无论是研究具体问题,还是开民主生活会,讲问题大家都积极发言,提措施人人都踊跃献策,但会后抓落实却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有的问题更是不了了之,看似发扬了民主,其实落实无效;

  十是“古板式”的“非民主”。

  缺乏与时代同进的党内民主理念,只知道用老经验、旧办法来对待党内民主的问题,不能、不会、不懂得利用电子、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来倾听党员声音,回答人民提问,可谓是党员和群众在网上行动,他却在网下无动于衷。

  凡此种种,这些党内“非民主”的问题,从浅表上来看来,大多是在党内工作的各个不同大小环节中,所暴露出的工作思路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工作细节问题,工作态度问题,但从深层次上看,其所折射出的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对广大党员的根本态度问题,是凌驾于党的组织原则之上的形象问题,是权力观、民主观扭曲的问题,是一个缺乏科学执政能力的问题。这种党内“非民主”现象,由于其融合性和隐蔽更加诡秘,因此,它对我们党的组织、党员干部的腐蚀性和危害性更大,我们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违反党纪国法,腐败犯罪,其根源之一就是某种党内“非民主”现象的恶性膨胀所致。必须下大力加以根治。

  当前,我们要根治党内“非民主”现象,就必须以制度建设为龙头,着眼于“三种力量”的强化和提升,进而,全面推动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升级和向前发展。

  首先,深化教育,将“被动力量”提升为“自觉力量”。

  就是要提高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使全党的思想都统一到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切实落实好。”这个新的高度和要求上来。从实践来看,就是要在思想上实现两个提升,即:对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来说,就是要在思想上将“党内民主要监督我”提升为“我要接受党内民主监督”;对广大党员来说,就是要将“党内制度要我监督”,提升为“我要为履行党员权利监督”。通过这种思想上的换位升级,使党内民主在常态化的运行中,将那些“要我式”监督的“被动力量”,提升为“我要式”监督的“自觉力量”,进而,在党内大力营造一种,各级党的组织严格执行民主,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民主,广大党员自觉参与民主的党内民主氛围,为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硬化制度,使“习惯力量”提升为“法规力量”。

  近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党的各个工作部门,在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上,都进行了一些试点和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得出了一些好的办法,为此,我们应从硬化制度建设的角度契入,把日常党内民主建设中,一些有效的习惯性的好做法,推进到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来,使其由党内民主的“习惯力量”,上升为党内民主的“法规力量”,进而,增强党内民主的效能,使更多有效的制度规则,成为创造党内活力的强大“民主武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内民主的独特魅力。

  再次,优化监督,使“个体力量”提升为“整体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中央先后在干部选拔任用、保障党员权益、加强党内巡视、强化履职审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党内法规,并收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因此,我们应当以此为基础,用科学发展的视野,加大对现有制度的“科学链接”、“有机融合”,使权力在运行当中所体现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与各项监督制度之间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相互补充、纵横衔接,使各项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个体力量”,科学的形成“整体力量”,进而,以更加科学有序的“制度力量”来调节党内关系、规范党内生活、监督权力运行、保障民主执行、约束全党行为,以此推动党内民主随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概言之,要根治党内“非民主”现象,只有制度才是管长远的东西,才是最能靠得住的东西,我们一定要通过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的力量,实现对党内特权主义的有效震慑和持久遏制,用科学有效的党内民主永葆党的肌体健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组织部)

来源:人民网   作者:熊建华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