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神圣的大爱,是我们人民教师的素质之魂。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就是全心全意教书育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他们今天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这种爱,是一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大爱。教师的大爱情怀,体现了对人类的爱、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爱、对未来的爱。正是这种大爱,教师成为崇高的职业,教师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回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往往首先浮现眼前的就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老师。充满爱心的好教师,他们关爱学生的点点滴滴,能够让我们回味无穷;他们教书育人的一言一行,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真水无香,大爱无痕。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以学生的名义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大爱,是教师素质之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在一代又一代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学生无私的大爱,就是关爱和尊重每个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努力让每个学生成功;对学生无私的大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危难时刻舍生忘死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一种母爱,也超越了母爱。因为,这种爱,既有母爱那颗真诚、炽热的心,更有超出母爱的科学和理性。还记得去年的5月12日,当灾难降临的那一刻,当校舍倒塌的一瞬间,我们的教师用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筑起生命的屏障,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带给学生。当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发现教学楼全部垮塌时,瘫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喊道:“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啊!”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的人民教师,把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把救护学生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们诠释了大爱的崇高。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平凡、无私、伟大、坚韧……这些美好的词汇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神圣的大爱,是我们人民教师的素质之魂。
大爱,是教师职业之魂。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必须把大爱作为其职业的灵魂。因为,只有无限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严谨笃学、奋发进取,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岗位上默默耕耘、建功立业;只有十分珍爱教师的光荣称号,才能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以满腔热忱育人,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潜质,鼓励学生创造,真正成为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20世纪60年代,当程序教学机器发明和开始使用时,美国曾有学者提出“非学校化”的主张,认为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教师这个专业将不复存在,学校将消亡。实践证明,提出这样主张的人对教育职业和教育规律认识肤浅。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或知识学习的活动,更是对青少年身心进行的全方位培育,是充满爱的心灵教化活动。人机对话不能取代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融。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因为,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具有大爱情怀的教师,往往会不断播下爱的种子,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学生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具有大爱情怀的教师,往往会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捕捉学生五彩斑澜、生机勃勃的内心世界,用父母的爱心、兄弟姐妹般的友谊同学生进行心灵撞击,以朋友和老师的双重身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烛,大爱如光,光照人间,将会点亮一代又一代学子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大爱,是教育创新之魂。教育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永不停息地创新,永无止境地追求。创新,是优秀教育家和名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和品格。而大爱,则是教育创新的不竭动力源泉。只有怀着对学生深厚的爱心,才能坚持教育的本原价值是“育人”而不是“育分”,把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增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道德人格,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创新,要勇于探索,敢冒风险,突破陈规,大胆地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样来源于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心和责任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爱,是教育创新的灵魂。
大爱,是教育的本源。从社会文化来说,全社会关心教师、爱护教师、服务教师,尊重教师创造、支持教学创新,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营造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家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真正让人民教师干事有舞台、创新有动力、发展有干劲,才能激励教师们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学校文化来说,学校尊师爱生、教师敬业爱生,能够塑造鲜明的校风、学风、教风和办学特色,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教师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换言之,在大爱为魂的文化氛围中,广大教师热爱三尺讲台、关爱每位学生,以自己的崇高追求、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影响学生,就一定会赢来“桃李满天下”的成功,赢得全社会的赞誉和爱戴。
在全国人民庆祝教师节的时候,让我们用大爱,永续人民教师职业的崇高,铸就中国教育的灵魂!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