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中国和世界脱钩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是国际分工的一部分,中国从国际分工里实际上是得到好处的,分工不仅仅是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也有利。当然这其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也就是所谓全球失衡的问题,那我们怎么来应对这个问题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负面作用到底是什么,如何去矫正呢?
听到最多的矫正方法是,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我觉得这样一个政策建议,首先是没有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有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其次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所以才不可能见效。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如何来降低经济增长模式的负面作用。
中国经济模式的两大特点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出口导向。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确立的,有两个理论支持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一个是所谓的“梯度理论”,也就是说把全国分成梯度:沿海地区、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我们应该先发展沿海地区,然后根据梯度慢慢发展中东部地区,再发展西部地区,这是为出口导向政策奠定了一个基础;第二个理论支持是所谓的“大进大出”理论,其实就是搞出口加工业,进口原材料,在中国组装生产,然后再出口。这两个理论奠定了我们出口导向政策。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通过采纳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经济都增长非常快,比如说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还有稍后崛起的所谓新兴化国家,他们的增长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再有一个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结盟,这点非常重要。邓小平主政之后第一个正式访问的国家就是美国,访美时记者问他,你当了副总理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为什么选择美国?邓小平说了意味深长的两句话,他说,你们看战后凡是跟着美国走的都富裕起来了,战后凡是跟美国作对的都还很穷。
这些都奠定了我们在80年代的基调。美国也是投桃报李,帮中国进入反苏联盟,然后给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待遇---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对美出口可以享受美国给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优惠条件,比如说它对法国的关税率只有5%,那么中国的关税率也必须是5%,这对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起了关键性作用。
实际上如果我们说16、17世纪西方世界的崛起是搭上了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快车的话,那么现在则是中国搭上了美国所构造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快车,全球范围内认识到这点非常重要,就是说中国是现存世界体制的受益者。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的出口加速。90年代或更早的时候,贸易的增长速度每年只有百分之十几,2001年之后增长速度突然加倍,完全融入世界体系,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是无与伦比的。
第二个特点是高投资低消费。我们的投资率一直是在30%~40%,储蓄率当然更高了,过去这几年总储蓄率高达52%,也即是说我们创造的GDP的一半以上都给存起来了。但是投资率只有42%,这意味着还有将近10%的储蓄没有用起来,没用起来的部分就变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给外国人花了。这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有浪费性的储蓄。当然,如果投资率很高,反过来消费占的比重就低。在过去的30年间,我们的消费从占整个GDP的70%下降到现在的48%。这其中居民的消费量只有32%左右,其他16%实际上是政府消费贡献的,也就是说相对而言老百姓还是很穷的。这就是我们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两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