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当前农民工的心态走势与积极引导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10-13 10:03:00

  《返乡农民工思想动态研究》课题组

  ● 主题调研

  经历2009年返乡场景的农民工所受到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重,返城者弃不了“返乡焦虑”,留乡者又丢不开“城市情结”。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密切关注当前农民工的心态走势,努力转变他们的心理情绪,并着力培育他们的现代意识。

  经历2009年返乡场景的农民工的心态走势值得关注

  江苏离乡进城务工的农民总数约663万人。2009年1月至春节期间,总共返乡307.58万人。根据江苏省劳动保障部门的资料,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到3月底,返乡农民工分作三个主要群体:继续回城就业,占比83%;留本地非农部门就业和自主创业,占比16.8%;留本地务农,占比0.2%。至此,江苏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但是,由于这一轮农民工返乡,既有作为目前仍生活于“城乡两栖型”生存方式之中的农民工的常态性,更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特殊性,因此经历了这一轮返乡场景的农民工,所受到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重,即使已经重新走上就业岗位,但由于经济环境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转变,他们的心态走势不容乐观。我们的调查显示,其心态走势有两个方面尤为突出。

  1、返城者弃不了的“返乡焦虑”

  一是危机预期带来的“不安定感”。回到城市的返乡农民工,置身金融风暴影响最深刻的城市经济中,深感到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过去。正因为这样,他们纵然回到城市,仍有深深的“不安定感”,觉得即使现在找到了工作,但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有的农民工是在一再降低条件下谋得一职。有将近10%的返乡农民工是在接受城市最低工资、甚至低于城市最低工资条件下获得职业。访谈中这部分农民工道出一个真实的想法:经济形势不好,不管给多少工资,能有个工作先糊一糊。

  二是家境苦恼促发的“生存郁闷”。调查反映,尤其是一些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胎”政策后出生、但属二胎次、甚至更多胎次的青年农民工,没有独生子女才有的责任田,因而是些“刚性政策性失地农民”。在他们步入社会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机遇很多,凭借着身强力壮,尚可解决家庭生计问题,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身强力壮仍收入不高,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家庭生活预期。同时,空巢老人问题、婚姻稳定性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等,也使经历2009年返乡场景的农民工产生不少生活烦恼和心理冲击。

  2、留乡者丢不开的“城市情结”

  调查发现,一批返乡农民工虽然留乡就业、创业或务农,但是,“返城期盼”还是时时扰动着他们的情绪。多年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感到留乡就业和生活的“不习惯”,甚至带有一种“临时感”。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70.1%的人认为城里人收入高,生活更好;还有很多人认为,在城市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城里人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而农民的社会地位太低,生活不便利,信息不够畅通,娱乐方式少;在互联网时代,农村上网不方便;还有留在农村的同伴群体越来越少,等等。这些认知,一方面说明农民工对于城乡文化差异判断的正确性,说明受社会开放、职业与地域流动以及各种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农民工”,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工的现代城市文明意识明显有了提高,这是农民通过进城打工而得以完成从传统人到现代人演变的一个标志。但同时,说明他们还没有发育出充当城市文明传播者、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鲜明意识,只是从个人的生活感受出发来理解城市文明。因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把留乡就业仅仅看作“权宜之计”,他们期待着城市经济的回暖,从而能重回城市就业。

  本次调查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留乡创业的农民工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一位苏北乡镇的党委书记告诉我们,农民工创业会遇到这样一些难题: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力度有限、资金缺少和融资渠道相对缺乏、税赋相对较重、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自身创业素质限制等等。因此,返乡创业的艰辛程度较高,创业的风险较大。如果创业受挫或失败,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结合实际,探索积极心理引导的路径

  1、努力转变经历2009年返乡场景的农民工的心理情绪

  首先,强化形势教育,提振农民工的信心。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把形势教育作为提振再就业农民工信心的重要性一环。通过会议、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以及干部进村入户,引导返乡农民工正确估计和把握发展形势,使他们最初低迷的择业信心很快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抽样调查,至4月中旬,经历2009返乡场景中的农民工中,“对经济发展有信心”、“较有信心”的已占到89.2%。

  其次,进行政策解读,坚定农民工的决心。调查发现,发展决心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我们的样本数据反映,春节前后,对于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比较了解的,只有13.2%,一点不清楚的则占到41.2%。针对这一情况,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把政策宣传和解读作为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宣传中央关于刺激内需的10大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江苏的发展战略和江苏省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等。

  再次,加强改革宣传,稳定农民工的人心。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或政策缺失,有些农民工利益没有稳固的保障。比如长期在外打工,承包土地抛荒而被乡里收回的失地农民工、刚性政策性失地农民工,这些人在城市没有足够保障,在农村又无生计,导致他们产生“无根”的感觉,从而人心不稳。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在认真落实农民工的各项保险保障的同时,向他们宣传十七大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稳定返乡农民工的人心。昆山等城市实施的对农民工和原住市民“教育同步、就业同步、权益保障同步”的政策,使重返城市的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认为“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施以公正”,表示“对改革抱有信心”。

  2、着力培育经历2009年返乡场景农民工的现代意识

  (1)把培养创业精神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把培养创业精神作为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帮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认识当前有利于创业的形势,让他们了解政府已出台的鼓励创业政策,帮助他们打消对创业的顾虑、克服害怕创业失败的恐惧心理;主动发现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及时表彰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精神,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同时,引导全社会尊重、关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人人想创业、个个敢创业的浓厚氛围。

  (2)把增强风险意识作为思想教育的关键内容。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把风险意识教育贯穿在各类培训和各种宣传中,着力提高经历2009返乡场景的农民工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一是认识和防范资金风险。告诫他们不要通过地下钱庄等不正当渠道获得贷款,否则会增加资金使用的成本和风险。二是认识和防范政策风险。提醒在项目的选择上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不考虑到社会的长远发展的方向而投资到技术含量低、污染大及社会效益差的行业,否则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约束。三是认识和防范经营风险。返乡创业者有75%的人没有独立经营企业的经验,在策略的选择、人员安排上往往会操作不当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帮助他们提高经营水平的同时,着力帮助他们认识和防范经营风险。四是认识和防范技术风险。一些返乡农民工,由于没有必要的技术,在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养殖、种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不能解决必然导致各种风险,甚至创业失败。在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加强技术风险的教育,提高创业农民工抵御风险的自觉意识。

  (3)把提升文明素质作为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经历2009返乡场景的农民工的“文化自卑”,从一定程度说,是自身现代素质不高带来的自卑,这种自卑,使他们鄙视城市职业身份以外的任何职业身份,同时,当获得城市职业身份之后,又深感“不配”,从骨子里有一种“逃离感”,从而使他们摇摆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甚至导致无序化流动。针对这一点,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把提升农民工的现代文明素质作为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以良好环境影响人;通过让农民工共享文化资源,以优秀文化熏陶人;通过精心设计适合农民工参与的活动载体,以丰富活动教育人;通过宣传农民工中的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引领人。促进农民工现代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城市和乡村的建设。

  (课题组成员 严翅君、陈曙红、李小红、于帆、葛亮、杨国伟,执笔:严翅君)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