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从旅游业的发展看“中国道路”的基本规律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10-27 09:57:0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实践验证了这一科学论断。

  1978年全国的入境旅游人数180万,2008年达13003万,是1978年的73倍,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1978年旅游外汇收入2.62亿美元,2008年408.43亿,是1978年的160倍,世界第5位;1978年还没有国内旅游,2008年达17.12亿人次;1978年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出境游为何物,2008年出境旅游达4584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中国的旅游业为什么会以那样高的速度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的1978 年10月到1979年7月的10个月时间里做了五次指示,对发展旅游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这是为什么?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验证了“中国道路”的基本规律又是什么呢?

  (一)用“算算帐”三个字解放思想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国旅游业属于政治接待,不具产业性质。文革期间更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说“你们搞业务的人要仔细研究一下。同外国人做生意,要好好算算帐。一个旅行者花费一千美元,一年接待一千万旅行者,就可赚到一百亿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赚五十亿美元。要力争本世纪末达到这个创汇目标。”(注1)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用 “算算帐”三个字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旅游业过去的要害问题,也为后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为“算算帐”三个字激活了这样一个浅显道理:发展旅游业要算经济帐,要算外汇收入帐,不仅要算,而且要好好算。所以“算算帐” 三个字是旅游业解放思想的钥匙。中国的旅游业很快从“政治接待型”转向“经济经营型”,并逐步实现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从而彻底“解放”了中国旅游业的生产力,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的首要一步。

  (二)以符合经济规律的高指标催生超常规的高速度

  邓小平同志在这次谈话中还为旅游业提出了高指标:20世纪末达到外汇收入一百亿美元。

  那时,在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大约很少有人相信这个高指标真的会实现。为什么呢?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2亿美元,100亿是2.62亿的38倍。20世纪末,就是1999年。从1979到1999年只有20年。要实现上述目标,旅游外汇收入在20年里必须增长37倍,平均每四年就要翻一翻。怎么可能呢?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有一段对经济规律的精辟论述:“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注2)事实正是如此。

  自1991年起,中国旅游外汇收入进入高速增长期。1990年还只有22.18亿美元,1996年就猛增到102亿。就是说从1978年到1990年的12年里,只增加了19.55亿,平均每年增加1.63亿。而从1991年到1996年,六年增长80亿,平均每年增长13.3亿,是前12 年每年增长数的8倍多。这是实实在在的“高速发展时期”。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20世纪末100亿美元的指标,于1996年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七年,增长了38 倍,几乎整整100个亿。1999年,即20世纪末的那一年,更达到了140.99亿美元,是1978年的53倍。亚洲第一,世界第七。比小平同志100亿美元的希望,超额百分之四十。

  过去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曾经多次吃过“高指标”的亏。一提到“高指标”就想到脱离实际、弄虚作假。但是,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为旅游业提出的这个“高指标”是建立在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国际环境和准确掌握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符合经济规律的“高指标”是科学的发展观。

  (三)准确分析判断国情、需要和可能,把旅游业“变成”综合性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的1979年1月2日、6日、17日,小平同志在三次指示中强调:“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地搞”、“发展旅游要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注3)

  旅游属于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应当是金融、地产、运输..等。但是三十年前,中国的金融、运输业还很弱小,地产更不具备产业性质。邓小平同志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把旅游业“变成”综合性行业,不是无的放矢地拔高旅游业的地位,而是从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度出发,一方面要求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如城市建设、旅馆、交通、道路..等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求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涉外的特殊作用,为改革开放大局和各行各业服务。

  发展国际旅游业首先是为了赚外汇、拉动消费和增加就业。世界各国都是这样,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三十年前,对于封闭了几十年又动乱了十年的中国来说,快速发展旅游业对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对计划经济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带动,对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促进,虽然无法用金钱和数字来计算,其意义和作用不仅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当视为绝不亚于经济上所取得的奇迹。

  1978年,中国的大门打开了。这是中国人自己打开的,不是100多年前某些外国人喊叫的“门户开放”。外国人是不可以随便进出中国的。外国人到中国来,要办各种必须的手续,还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官方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这些都是渠道,不过这些渠道的门槛都比较高,门也就开得不大。旅游,成了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入境的主渠道。据统计:1978年入境的十个人中,就有七个人是由旅游部门接待的。以后比例虽然有所变化,直到现在仍然是最大的门。

  旅游这个门不仅宽而且包容性很大。从初生的婴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从大老板到穷学生;前总统、前部长、现任州长、众、参议员;医生团、护士团、演出团、宗教团、寻根团、祭祖团应有尽有;观光游览、学术交流、贸易投资、探亲访友无所不包。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郭春生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