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杰(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通胀预期就是公众对未来通胀的担心,它能够影响公众现在的经济决策和行为。比如,由于担心未来货币的购买力缩水,为避免损失,一些人可能会减持货币,转向实物资产。前段时间,地产商高价囤积土地、一些城市房价快速攀升,以及三季度一些企业补库存化,都和通胀预期有一定关系。
本轮通胀预期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全球来看,为了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方案,尤其是很多经济体采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之后,市场开始担心流动性会转化为现实需求,过多的货币将追逐过少的商品,从而产生通胀预期。预期具有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特点。如果放任通胀预期强化,社会公众会据此调整经济行为,迟早会变成现实的通胀。从经济史来看,历次危机之后大都经历资产被稀释、物价上涨的阶段,通胀成为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的主要难题,而通胀预期会加速通胀的到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未来物价较快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放任通胀预期强化,可能会导致企业和个人过度调整生产、投资、消费行为。比如,如果通胀预期过高,会导致对未来负实际利率的预期,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可能吸引企业和居民过度借贷,以及过多的货币涌入股市和楼市、助推资产价格的上升等。应当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的力度,与经济状况保持动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