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新格局与新机遇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11-12 16:29:00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权威人士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慎观出口环境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中国商品重要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目前美国和欧盟失业率已超过或逼近10%,市场普遍认为今后数年美欧仍将面临严峻就业形势。这种情况短期难免抑制消费,进而影响中国出口。

  长期看,危机可能会深刻改变部分欧美国家重消费、轻储蓄的传统和与之相关的制度,从而可能改变现有的中外贸易模式。今年5月,美国居民储蓄率飙升至6.2%,这种动态足以引起政府部门和业界警惕。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伴随西方经济企稳回暖,中国出口环境今后会有所好转,因此,中国企业当前应努力改善产品结构和质量,以更好地利用下一轮经济扩张周期。事实上,经过危机洗礼,中国出口在一些经济体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尽管1月至9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下降了20.9%,但是最近3个月单月出口规模均超过1000亿美元。

  可以预见,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今后一段时期仍具有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分析人士指出,危机过后,中国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适时走出去,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定价权,为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此外,分析人士提出,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通过对相关企业提高出口退税率,拓宽贸易融资渠道,鼓励技术创新等方式,促进出口,推动中国向贸易强国目标迈进。

  保护主义与国际合作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遭遇空前密集的保护主义狙击。来自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102亿美元。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今后保护主义与反保护主义可能会成为中外经贸关系的常态,中国必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应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措施愈加频繁,使中国出口成本增加,所以必须作出调整。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有效促进海外市场多元化和合作方式多样化,是中国突破保护主义“围城”的有效途径。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傅云威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