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那么,如何把这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呢?笔者以为,需要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是开放式学习的观念。树立开放式学习的观念与“为什么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问题密切相关。总体上说,是当前的世界形势、中国具体国情以及党自身因素决定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说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因此,必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必须树立开放式的学习观念。这就要求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候,要有大局观念,要有世界眼光;要站在适应时代发展和顺应世界潮流的高度,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而且要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学习内容而言,不仅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要积极学习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要善于把中华传统中有益的东西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量,把别国的现代化先进成果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力。
二是团队式学习的观念。团队式学习的观念也与当今社会的形势密切相关。如今,以“一当十”的精神固然可佩可敬,但“以十当一”的团队更加让人艳羡。任何社会组织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政党也不例外。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是否坚强有力,能否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该政党是否与时俱进、是否团结,该政党成员的素质的高低。这都对团队建设特别是建设学习型团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决定》所说:“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要永葆先进性,永做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就必须团结,必须加强学习。而在如此庞大的领导团队中,团队式的学习也不可避免。团队式学习有利于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团队的合力,达到“1+1〉2”的效果;有利于加强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配合,增进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有利于营造积极进取、谦虚上进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团队的软实力。
三是学以致用的观念。以往的哲学家都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学习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实践,为了改造世界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彰显学习成果内在伟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发展学习成果的必要条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是做学术研究,不是关起门来搞学问,必须面对实践,着眼实践,服务实践。在艰苦的革命年代,我们党面对中国的具体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去学习研究,最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由于我们偏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不仅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社会主义建设也遭受了巨大的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新回到了这个“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为指导,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理论,学习我们党自身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不仅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模式”,开拓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开放之路。在历史上,我们经受过教条主义的错误,遭受过本本主义的失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定要引以为戒。
四是终身学习的观念。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党员头上。这就要求每个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知识经济已经初现端倪,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也越来越大。在海量的信息潮里,党员要想理清头绪,干好工作,实践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其间社会变化之快、新事物之多、问题情况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怎么办?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