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办公室是政府的窗口和枢纽,是政府领导的参谋部、服务部和指挥部,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围绕政府决策当高参、设大谋,围绕“三服务”做好三种人、抓好三项事、兴好三股风,努力实现“三满意”。
一、要善做三种人
(一)要善做政府决策的“参谋长”。重点要把握好“三性”。一是超前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随时掌握中央、省、市工作动态,以及部门实情和基层民意,把握重点问题,想在领导思考之前,做在领导安排之前,谋在领导决策之前,积极、主动、超前进入决策参谋程序,变被动参谋为超前服务。二是针对性。要善于察言观色、听音辨意,做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言者有心、听者会意,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有针对性地搞好调查研究,提出参考意见,安排部署工作,抓好督查落实。三是可行性。要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重点围绕中心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决策意图和思路问题,深入调查摸清情况,抓住节点剖析问题,潜心研究提出对策,力求决策建议贴近发展大局、贴近领导思路、贴近群众意愿,并利用适当载体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工作实际。
(二)要善做应急管理的“指挥员”。要以“一案三制”、“一网五库”为重点,在“三项建设”上狠下功夫。一是平台建设。整合内部资源,将应急办与值班室、县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合而为一,并建立应急管理法规库、救援队伍库、专家库、典型案例库、救援物资库,使其成为应急管理工作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决策咨询、预测分析、评估分析、指挥调度的大枢纽。二是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工作联络网。横向要指导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设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实现与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安全生产、动物防疫、疾病防控、112、96121、119、110、120、移动、联通、电信、电力、供水等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互动;纵向要指导乡镇建立乡村组三级应急机构,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前期处置能力。三是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宣传培训、值守应急、部门协调、紧急会商、预案演练、信息报告、隐患排查、突发事件趋势分析、经费保障、责任追究等系列制度,形成上下齐动、左右协作、内外沟通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应急事件处理的保障能力。
(三)要善做政府事务的“大管家”。要实现日常服务、管理工作“零缺陷、零失误、零差错”目标,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严谨原则。首先,程序要到位。特别是在办文、接待、财务、应急管理等方面,要严格办事流程,明确办事标准,该请示的、该会商的、该会签的、该核实的都要按程序做到位。其次,考虑要周全。办公室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每项工作都要着眼全局,特别是重要会议筹备、主要公务接待和重大活动安排,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要安排细致,避免疏漏。二是高效原则。无论办文、办会,还是办事,凡是领导安排的,凡是会议定了的,必须马上去办,“大小事情认真办,难办事情设法办”,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赶在规定时间之前提前办好,做一个工作“反应快、启动快、节奏快”、“热心、尽心、精心”的“有心人”。三是集约原则。要按照“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能办好事”的资源、效益最大化要求,善于“抵制”“文山会海”,严格控制文电制发数量,可不制发的文件不发;严格控制会议,能合并的会议尽量合并,降低办会成本;尽可能压减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公务接待要精简,陪同人员数量要适当。
二、要勤抓三项事
(一)要以大局为重勤抓工作推动落实。“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要把“抓工作推动落实”作为主要抓手,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顺利推动和有效落实。一是要在督查形式上实现“三个转变”。即要从领导“事中安排”的被动督查向自己“事前预谋”的主动督查转变,从部门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小督查”格局向多部门联合、协调互动的“大督查”格局转变,从突击性、阶段性督查向经常化、制度化督查转变。二是要善于借助力量提升权威。要借助领导的无形推动力提升权威,对牵动全局或决策落实难度较大的问题,请领导亲自出面督查协调;要运用督查职权提升权威,正确行使督查的组织协调、巡视检查、批评通报等职权,敢于“碰硬”,不当“老好人”;要规范督查行为提升督查权威,建立反映新时期政务督查工作要求、符合政府工作特点和客观实际的政务督查机制。三是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要会抓责任落实,明晰督查部门和被督查单位的相关职责,横向做到各司其职、责任明确,纵向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要狠抓进度落实,坚持督查与调研相结合,在督查进度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更好地促进工作落实。要严抓问题落实,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确保决策落实和政令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