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险模式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12-03 11:30:00

  近年来,社会保障部门从关注民生和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建立社会保险新模式、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成果。但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建立起来的我国社会保险模式,虽然对国企改革起到了稳定和促进作用,而如果向全体公民前普及,则与财政负担能力和群众愿望差距甚远,应对不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等复杂情况,小修小补和强相匹配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倍功半地推行或因困难而推拖都不是办法。如门坎式地限定保障对象和模糊性的养老收益,既调动不起缴费积极性、国家负担又太重,收入高有能力加入可获得更多利益,收入低的没能力加入得不到保障,从理论上就是根本实现不了社会完全覆盖的残缺网络,不仅不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反而产生新的马太效应。笔者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险体系,必须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敢破敢立,制定超前性、系统性、明确性、操作性强的新型社会保险体系,才能彻底地摆脱困局,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总的认识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追求的梦想,是现代文明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的生产关系社会化,如果人的权利义务的主要范围还在家庭,那只能叫封建主义)。社会保险由于有国家法律和财政的保证,又有广大民众和企业的参与,能组织起最庞大的资金,因而成为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支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建立起来的我国社会保险模式,在改革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稳定社会和促进改革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群众愿望差距甚远,其致命缺点是调动不起缴费积极性、管理成本太高、从理论上就是根本实现不了社会完全覆盖的残缺网络。要建设能惠及全体国民、更好服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社会保险体系,就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思想为指导,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顺从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变革原来社会保险模式,建立档次灵活、收支明了、便于转移和接续的个人帐户保本增值新模式,使社会保险成为经济社会效益双佳的新的投资理财方式和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最有效的手段,使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由事倍功半达到事半功倍,真正成为国民之福泽。

  二、具体办法

  (一)创新缴费办法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由于社会保险是面向全体公民提供权利与义务相关联的生活保障服务,是由政府扶助的公民自己对自己的保障,因此比只面向特殊人群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救助在实践上更具有广泛性、基础性,在理性上达到了从感情慈悲到制度正义的飞跃。因为有代际转移和财政扶持等因素,社会保险对投保人生活保障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将解决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等生活保障问题的责任从企业转移到社会,不仅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而且有利于职工得到切实的生活保障,避免因工作环境的沉浮引起生活无着落,同时可靠的生活保障有助于提高社会公民的消费信心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刺激经济发展,实现个人、企业、国家三大主体的共赢。

  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采取积极措施,把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调整到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的发展最优状态。初次分配讲效率,必须使社会保险金在各种劳动关系中作为生产成本全部提取出来,否则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劣势企业就会通过剥夺社会保险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否定效率优先的市场规则,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再次分配讲公平,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社会保险金增值 ,通过本金积累、财政补充、代际转移、基金投资、社会募集等方式,使社会保险收益率达到高于银行存款和商业保险水平,切实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缴费积极性和社会保障收益。

  现行的社会保险办法脱胎于国有企业,参照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做法,对于国有企业改制来说确实有过很大作用。但是世易时移,国外的办法即使在国外也面临困难需要变革调整,与我们生产力、生产关系实际状况和人民的愿望相比差距更大。目前的办法无法使民众了解社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产生缴费的自觉性,有的即使有自觉性也没有能力按照现行模式缴费。目前的社会保险模式是按公民能够充分就业的情况设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们的劳动时间必然要不断缩短,我们在就业上要努力争取充分就业或争取以家庭为单位的充分就业,但在社会保障上,必须立足于不充分就业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特别是要考虑到真正需要社会关怀的困难人群。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应从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出发,创新社会保险金的征缴办法,使国境内所有企业、所有公民都能够积极自觉地接受,能够公开、公平地尽到义务、享受权利。

  根据建立社会保险体系总的目标和原则,应在原来模式基础上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统一建立个人帐户保本增值型社会保险制度,即以所有公民为对象,用个人身份证号每人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帐户,每年度大约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总额之十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自愿地将保险金缴入个人帐户(失业待岗或遇有家庭困难时可以不缴)。个人账户总额封顶不限底,既使全体国民有公平待遇,又使低收入者充分自由地获得社会保障收益。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速度、财政负担能力、代际补偿能力科学设定社保利率(参照国债利率)保证增值,专项用于个人的社会保障。以相当于国债的利率保本增值为个人财产性质的法定养老金(可以继承转让),其它的利息转化为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以前参保的职工,可按年限和缴费算出金额,将个人帐户重新建立。总额封顶可以个人帐户养老金总值不超过当时社会月平均工资之200倍为限,超过部分只以一年定期利率计息。交费时,企业由工会监督,财务部门按月从人力成本中提取,每季度向社保机构缴纳一次,全部进入职工个人帐户;灵活就业者、其它公民可根据实际选择相应数额,每半年交费一次。看到个人账户资金快速增长且又可享受其它保险,谁都想积极缴纳;账户总额封顶不限底,使高收入者只能以低的资本比例投入而低收入者可以高的资本比例投入,实现社会保障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的完美统一;对国家社保资金运行来说,除去国债利率、代际转移补偿等因素之外,财政补入部分政府应该是可以承担起的。近年各地已经出现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势头,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正逢其时;让全体社会公民在社会保障中享受国有资产和社会发展收益,也是最合情合理合法的办法。

  在有保值增值(好处明显高于银行存款)的条件下,社会保险缴费的积极性就可以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家庭互助、亲朋互助、专业公司协助乃至国家以工代补帮助等形式,就可以实现全体公民的完全覆盖。

  (二)创新应用方式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漫长小农经济社会的保障办法,至今仍造成人们生育和消费观念保守落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只有实现经济关系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才能实现人的关系和人的观念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正确运用好实力雄厚的社会保险基金,建立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扶助关系,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是促进人的生活观念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的运用,可以按比例划分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大部分。医疗保险金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基本医疗统筹问题,解除参保者一生住院和重症慢性病的后顾之忧;二是工伤保险问题,根据事故责任,个人、医保与单位按比例分摊负担;三是生育保险问题,为生育妇女全额报销一次生育费用。医保资金从社保金利息中提取并由财政补充。为增加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工伤保险应根据事故责任,企业和职工分担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魏笑东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