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以及由此引发的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号角。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主要标志,在全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进而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推进了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路线问题上,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高度共识。例如:
深刻地认识到,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深刻地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关键是如何认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强调,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研究本体论、辩证法、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等等,都是服务于改造世界这个总目的;离开实践的哲学,是烦琐哲学,对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来说,毫无意义。正是这一点,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评价世界,而且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指导革命的功能,而且具有指导建设的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指导建设的功能愈来愈显得重要。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这种新理解,在最近30年我国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逐步得到了强化。进入新世纪,中央“马工程”组织编写、即将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沿着强化实践的方向作出进一步努力,实现了教科书体系的重大突破,坚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观点”这一指导思想,并将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的全部原理以实践为核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学术上的一个重大进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研究有了一系列新进展
其中既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取得的新认识,又有对历史经验的新概括、对现实问题的新探讨,以及对人类文明成果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新思考,因而多方位、多层次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例如:
关于主体性问题。强调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导向强化对主体性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在过去是很不够的,甚至连主体、客体这样的概念都没有提出来,只有思维、存在这样的概念。研究表明,主体和客体作为实践的两极,二者之间包括三种基本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我们应当唯物而又辩证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既要高度重视主体的能动性,又要充分认识客体对主体活动的制约性,反对任何一种形而上学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