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区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的主城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丰厚,人文荟萃,名人辈出。2005年以来,京口区重拾古城“文化”遗产,借助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群众文化基础,围绕“文化京口”的理念,创设了“社区党建文化”这一以党建为主题,文化为载体,和谐为目标,集社区党建、精神文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社区建设于一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拓展了社区党组织的组织方式和党员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背景和起因
“社区党建文化”概念的提出始于2005年末,适逢京口区委提出打造“文化京口”的品牌。京口区委组织部在调研社区党建工作时发现,京口区社区居民出节目的水平很高,社区里“吹拉弹唱”等文艺人才济济,群众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此,得到启发:既然群众文化这么普及和吸引人,参与程度这么高,社区党建能不能借助文化这个载体呢?为此,他们做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有利于有效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仅要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而且要积极履行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责,能有效担负起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任,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能有效统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两项职责的好抓手,能有效履行组织党员、教育群众双重任务的好载体,能有效吸引党员和群众两大实践主体广泛参与的好形式。二是有利于推动社区党建与社区群众文化有机结合。社区群众文化是居民参与率最高、期望值最大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而社区党建文化负有引领群众文化的重任。由此,创造性地提出把社区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定位在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上,并积极推动社区实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规范、推开。三是有利于挖掘先进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文化的内涵最重要的是精神价值和行为规范。文化具有形象与载体、凝聚与激励、规范与教育、传承与辐射等基本功能。社区党建文化不仅具有以上基本功能,还具有组织与领导、整合与服务、关怀与调适、弘扬与创新的功能。因此,社区党建文化不仅形象直观,喜闻乐见,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探索意义。探索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使其内化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精神价值和行为规范,外化为党员群众对社区党建文化的自觉认知和目标认同。四是有利于总结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实践。京口区在认真总结42个城市社区各具特色的社区党建文化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明晰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架构、工作内容和实践路径、总体要求和评价体系,编写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指南”,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
2008年7月,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已实践了3年的京口区社区党建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京口区委组织部领导专程到上海拜访了上海党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鹤龄和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奚洁人。上海两位党建专家充分肯定了京口区在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中的成功实践。奚洁人评价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谁都说很好,但如何实践大家又觉得比较困难。你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找到了大众化的传播路径,创设了“落地生根”的实践载体。
2008年11月25日,由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镇江市党的建设学会、京口区委三家联合举办的“京口区社区党建文化论坛”成功召开,标志着社区党建文化由实践层面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性层面提升。
经验和做法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围绕这一要求,近四年来,京口区创设了根植于社区、表现于党员、贴近于群众,体现时代特征和京口特色的社区党建文化,初步形成了以党味浓、党气正、党性强、党旗红为主要特征的社区党建文化形态,有效拓展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一、立足文化视角,审视社区党建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建设,把用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化作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主要课题,做到以文聚人、以文悦人、以文化人。
群众文化是以文聚人的工作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党员的属地化管理,使越来越多的“单位党员”成为“社区党员”,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社区发展,原来城乡、单位各自的“熟人社会”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变成了“陌生人”。在此情况下,如何寻求有效统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两项职责的好抓手,有效履行组织党员、教育群众双重任务的好载体,有效吸引党员和群众两大实践主体广泛参与的好形式,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而现实中,社区群众文化是居民参与率最高、期望值最大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其中,可以实现以文聚人的功能。以文聚人,就是借助群众文化的载体,用社区党建文化引导群众文化,聚集群众,力求在人多的地方做工作,做更多人的工作,社区党建工作才更加开放、兼容,才更有人气、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