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非公经济的两个重要意义
非公经济的作用不应仅仅从一般的经济、税收、就业等方面来看,而要从市场和经济结构这两个高度看。
第一,可以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市场经济本身要靠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不是由政府来决定,而是由企业来决定的。尽管每个企业都是独立决策、自主经营的,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环境对它们的影响是存在的。在这些影响之下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推动经济向一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经济周期的道理。
通过非公经济的发展,市场上自主决策的企业越来越多,更有利于加强自组织的作用。政府的政策虽有影响,但是只有在能改变人们的决策准则或预期时,才是有效的。就拿股市来说。在股市大幅上涨的时候,尽管通过提高印花税可以使股市暂时下降,但不久还是会涨上去。从“矛盾论”的角度来说,政府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企业本身是内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增强市场活力的第一点。
非公经济有助于打破垄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凡是有非公经济进入的原来的垄断行业,逐渐会变成竞争性行业。打破垄断的结果最后是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人民群众。
非公经济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计划经济情况下,是靠政府的计划部门的主观判断来配置资源,但是非公经济企业不是靠政府判断,而是靠它们自己对市场信号的理解来调节生产的品种、生产的数量和市场的定位。即使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计划部门也顾及不到很多边边角角的市场,而非公经济则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非公经济可以促进创业。中国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创业人员不断地创新和创业,非公经济人士没有“铁饭碗”,他们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是较高的,这样就能够通过创新和创业增加市场的活力。
第二,非公经济有利于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从国外现代化的理论来说,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加民主化,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化(城镇化)。但是中国不能采取历史上英国剥夺农民土地、美国鼓励农户兼并这样的办法来转移农村劳动力,必须要合理有序地转移。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为一个重点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就要使转移到城市里的人有工作、有住房、有社会保障、子女能上学。而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促进解决二元经济结构有重要作用。非公经济的发展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可以鼓励农民进城创业或者就业。
当前非公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非公经济最近遇到的挑战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有些政府官员认为金融危机的教训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作用,政府对市场、对企业的干涉应该说是增多了;另一方面,非公经济到也需要进一步转型和提高。因此,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发展非公经济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消除歧视,反对腐败。一些政府官员在思想上对非公经济还存在一定歧视,总觉得民企和国企不一样。有人就比喻说,国企是亲儿子,民企是干儿子。另外,腐败的存在也造成了对民营企业更多的“拿卡要”。曾经有国企领导对我说,要我不受贿可以做到,但是要我不行贿做不到,因为不拿钱就办不了事。这就说明,腐败是当前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不拿钱开道简直是寸步难行。索贿者要比行贿者罪加一等,如果都依法办事就没有必要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