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学习光辉题词 建设富强龙江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1-12 13:55:00

  毛泽东主席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他的伟大一生中,亲笔书写了许多光辉题词,激励和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而英勇奋斗。黑龙江各级党组织和全省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毛泽东主席于 1950年2月27日结束访问苏联回国,视察哈尔滨时为原松江省委书写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为哈尔滨市委书写了“发展生产”,为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书写了“学习马列主义”等重要题词,为建国初期黑龙江的干部群众指明了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视察黑龙江60周年,我们重温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不仅是为了缅怀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充分认识题词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把题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凝聚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善于学习的鲜明特征,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要以题词精神为指引,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

  重温“学习”和“学习马列主义”题词,感到语重心长,激越向上。1950年,全国刚刚解放,共产党人刚刚进城,没有管理城市的经验,毛泽东主席认为共产党人在管理城市方面应当学习的东西很多。他老人家在视察哈尔滨时强调指出:“我们进城了,要学会建设城市、管理工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艰巨任务。”在视察哈尔滨铁路工厂时,他说:“政治是要学的,工人也应该学点文化、技术。”“不懂要学习,我们都不懂,都要学习。你们要好好学习,向老工人学习,学会管理工厂。”并一再告诫身边的陪同人员,在工作中要“好好学习”,对不懂的东西要认真钻研。由此可以看出,当年毛泽东主席题写“学习”,就是要勉励黑龙江干部群众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为建设新中国多做贡献。题写“学习马列主义”,就是希望黑龙江干部群众要掌握科学理论武器,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征。毛泽东主席本人就是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楷模,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以书为伴,孜孜不倦地学习,可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毛泽东主席关于学习的文章和语录很多,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学习再学习”,等等,都曾经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人,至今仍在激励着人们。特别是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并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我们树立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光辉榜样。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党重视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忽视学习、放松学习、懒得学习的现象还很普遍,特别是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江泽民同志也讲,“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得不懂得、不熟悉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这些重要论述都说明,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会落伍,甚至被淘汰,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习,如果不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就不能有效应对严峻挑战,就有失去执政资格、失去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危险。

  我们重温毛泽东主席题词精神,必须着眼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牢记“学习”和“学习马列主义”的教诲,始终把学习作为人生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美德,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领导干部队伍。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我们的理想,清醒我们的头脑,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打牢思想根基,而且还要很好地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社会和国际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要着力学习领导发展经济的本领,着力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的本领,着力学习协调社会矛盾的本领,着力学习组织和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本领,特别是要着力学习掌握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领导能力的本领。要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紧围绕推动全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去钻研,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

  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在发展的一贯主张,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要以题词精神为引领,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毛泽东主席“发展生产”的题词,要求明确,主题突出,抓住了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解放初期,哈尔滨市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是个典型的消费城市。毛泽东主席在视察哈尔滨时指出:“当前城市的中心工作就是恢复发展生产”。他在视察哈尔滨铁路工厂时,对省市陪同领导同志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靠这做基础了。”他还强调:“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这个工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要管好这个工厂,应该给全国工厂做出榜样。”当他了解到哈尔滨消费需求明显大于生产能力,外国货和外地产品充斥市场的情况后,对陪同的省市领导严肃地说:“你们要下决心把哈尔滨这个消费城市改造为生产城市。”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当年题写“发展生产”,就是要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我们党历来重视发展生产,重视经济建设。毛泽东主席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深刻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建国初期,他在1953年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这些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逐步认识、对发展理论的不断创新,都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初期医治战争创伤、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必须要抓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必须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离开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现阶段我省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缓慢,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加快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神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我们所讲的发展,在本质上不同于过去所讲的发展。建国初期的发展,属于恢复性的发展,需要大干快上,注重的是发展速度。而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所需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是对发展速度的冲击,而且也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我们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彻底转变的重要关头。发展不仅要看规模,更要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扩大,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增强。一句话,现在我们谋求的发展,是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们重温毛泽东主席题词精神,就是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把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当前,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十大工程”实施,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良好势头,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各项工作。要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用好国家扩大内需和进一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加生产性投资和基础建设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下更大功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做好引进和利用外资工作,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元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公共支出,加强公共服务,努力把惠及民生的事情办好办实。

来源:《奋斗》   作者:吉炳轩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