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启示意义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2-08 15:42:00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遵义市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总抓手,探索出一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服务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在践行宗旨、夯实基础、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对于其他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基层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天职。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自觉地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其服务群众的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如何,直接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关系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否稳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这一定位,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遵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总抓手的基层党建新路子,凸显了服务在基层党建中的分量。从实际效果看,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也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转变作风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可以说,正是通过服务,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得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强化服务功能,有利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基层党组织实现政治功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好载体、合力推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仅有服务群众的理念是不够的,还要有合适的载体或抓手。载体合适,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工作就容易出成效;反之,载体不合适,就容易制约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近年来,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地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党建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载体不合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寻找到一个既能起统揽作用、又能管长远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载体,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遵义市确定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总载体,这一载体包括四级服务网络,整合党务、政务以及社会事务资源,构建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等,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建中载体过多、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问题。遵义市及时总结基层经验,进行集成创新,使全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1+1>2的聚合效应。这些都具有示范作用和方法论意义。

  制度建设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有一个可持续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避免朝令夕改、人走政息、形式主义等现象,是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实践表明,制度建设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制度建设,相对于制度要素建设而言,更强调各种制度要素如各种要求、规定、条例等的有机连接,以形成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发挥整体效应。遵义市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始终对制度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健全和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各级服务中心(站、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推行服务流程公示、申报登记、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以及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的机制;健全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等等。正是这样一些相互衔接、指向一致的制度机制,保证了各项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地开展。 (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吴辉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