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是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整合城乡党建资源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基层党组织、激发党员活力、服务城乡统筹、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目的,切实把城市和农村这两个领域的基层党建统筹、融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突破思维定势阻碍,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观念上的统筹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程度决定工作推进力度。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观念上的统筹。
1、坚持把加强农村党建与加强城市党建统筹起来,树立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树立区域观念,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条块分割格局,把农村党建和城市党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确立大党建理念,既要考虑城市党建和农村党建各自内部的统筹,也要考虑城市党建和农村党建之间的统筹,做到思路谋划“一盘棋”,制度设计“两相益”,工作推进“两手抓”,工作目标“相统一”,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坚持把构建新格局与发扬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统筹起来,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辩证地认识基层党建新格局与现行党建工作模式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进行扬弃,优化思路,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坚持把构建新格局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起来,树立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切实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置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二、突破现行体制阻碍,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资源上的统筹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以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统筹资源,努力构筑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组织支持、群众组织配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平台。
1、科学整合党建资源。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推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促进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党建优势互补。建立城乡党建互促机制,探索在党建工作中实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促共进机制,统筹调配党建资源要素。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要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要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要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
2、大力整合行政资源。要建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探索把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任务科学分解,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手段,正确转化为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进一步强化全市各级党组织和行政机关的职能,明确在构建党建新格局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其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之间的上下左右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沟通情况,协商工作,增强推进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的合力。各级行政单位部门要立足职能,整合资源,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主动为构建党建新格局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3、强化整合社会资源。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调动各方面力量,把党的组织资源与行政资源、群众资源、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使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加快推进、扎实有效。要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的组织群众优势,积极推进党建与工建、团建和妇建联动。动员和鼓励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大力支持党的建设,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加强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农村、城市社区、国有企业、机关、学校和“两新”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突破统筹手段阻碍,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布局上的统筹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在于建立利益联结纽带,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工作上的统筹推进。
1、坚持强化组织,构建多方联动的领导机制。全面落实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选干部、聚人才、配班子、强组织,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各级党组织成立实施一体化工程领导小组,组建城乡统筹发展办公室,建立一体化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大整合力度,统筹各类行政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高效、有序地流向农村。
2、坚持市场为主,构建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治激励、经济激励、精神激励并举,探索建立以利益补偿为核心的激励机制,调动各个方面参与一体化工程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发展主体建立与农民、市场紧密联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形成多元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的经济共同体。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完善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3、坚持以城带乡,构建政策推动的反哺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挥支农政策的最大效应。大力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重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土地流转,逐步消除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政策配套,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框架。
4、坚持自我发展,构建主观能动的内生机制。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强基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带头创业致富、带民共同致富,领导发展能力强、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加大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工作力度,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切实加强村级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完善各类农村公共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5、坚持结对共建,构建城乡互动的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共建结对机制,积极推广包村共建、村企联建、人才援建等形式,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生动局面。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市级机关“双联双推”活动。积极推广“一村一企”、“村企挂钩”的经验,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村企融合、共同发展。继续开展“四级联动帮扶到户,项目推进致富农民”等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搭建城乡交流互动的桥梁,推动城乡全面协调发展。(作者分别系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组织处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