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圣母院近日举行仪式,悼念在十多天前的强风暴“辛加”中遇难的50余名民众。而法国舆论关于沿海地区规划的争论仍在持续,其热度不亚于对处于冲刺阶段的法国地方选举的关注。强风暴虽是天灾,但灾害发生后所暴露出的灾害防御、城市规划等问题,令法国民众感到震惊,总统萨科齐也称这是“不可接受”的。
法国政府1995年通过一项旨在防洪的“灾害防御计划”,但直至去年,仅有7600座市镇落实该计划,远低于计划中的1.2万座。而在1999年到2006年间,人们在有“被淹没危险”的地区继续兴建了近10万户新房。据专家推测,法国1/3的沿海城市有被水淹没的危险,涉及人数多达510万。这次在强风暴中伤亡的民众,十有八九居住在被海浪吞没的海边房屋。就在此前,沿海居民还因为拒绝增高防洪堤坝打官司——他们认为大坝增高后,会影响观海视野。
有法国人在网上“幽默地”做出如下诠释:“老天对法国人之于某些度假理念的群体性痴迷进行了‘精确打击’。”这里指的是两类活动——冬天的滑雪运动和夏天的海滩日光浴。而在这次风灾中受损失最大的,除了位于法国西南部边界比利牛斯山区的滑雪场外,就数大西洋海滨的各度假胜地了。
自十九世纪以来,夏天在海滩上晒出古铜色皮肤便成了法国人“生活体面”的标志。在海边拥有、哪怕是租赁一幢海景别墅或公寓,更是无数家庭的梦想。由于法国工商业高度集中在巴黎等几个大城市,对山区和海滨地区来说,度假经济带来的房地产和服务业繁荣几乎成为地方经济的唯一支柱。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滨住宅的建设呈现出攀比增长的疯狂势头。一份近年发布的官方报告显示,法国海岸建筑线在向海洋“推进”。不能在有风险的地带建房其实是常识,但当贪婪超越理智,常识往往就被置于脑后,埋下祸根。
其实,法国的一砖一木都是市镇政府通过核发“建筑许可证”进行控制的,不过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带有“人情味”,行政审批尺度并不严格。“辛加”风灾过后,受到质疑的地方代表辩解道:“大多数情况下,市镇长们核发建筑许可证时都遵守了国家制定的也许并不够严格的规范。”负责生态环境事务的国务秘书尚塔尔·茹阿诺日前表示,今后政府应对在易淹没区域和大坝边建房进行限制,而且一定要“坚决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自然灾害保险补偿制度”。依据这部1982年通过的保险法令,此次受灾的民众和企业至少将获得12亿欧元的意外损失赔偿,成为1999年以来保险公司支付的最昂贵账单。保险公司已承诺尽快补偿并将提供进一步服务。法国舆论认为,法国通过几十年构筑起的强有力的保险网络,比起脆弱的市政设施及预防体系更能让人感到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