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4-14 11:30:0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 1845—1846年在其详细制定和构建新唯物主义理论时期所撰写的重要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当时流行的德国哲学和以这种哲学为基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批判,指出所有这些观点都没有超出以黑格尔抽象哲学为代表的德意志思想体系,即所谓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而且实质上都是以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和历史运动的历史唯心主义为依据的。该书在批判中立论,通过共同钻研见解和对先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是未完成的手稿,就理论内容而言,该章具有独立的价值,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章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据此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

  在书中,马、恩尽管有的用词借用了当时德国流行的哲学术语,但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已阐明得非常清楚,并提出和运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这些范畴来系统阐释地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

  在关于对世界历史发展与“全球化”方面,马、恩根据考察和论证,提出了他们关于世界历史未来发展的初步设想和理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创造的交通工具和世界市场,使地域性的生产力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生产力,为生产力的保存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以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当交往已成为世界历史交往和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同时,世界历史为共产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共产主义的建立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人们之间的世界交往为前提,只有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是有可能的。另外,世界历史也为个人解放创造了条件,个人只有能够摆脱民族和地域的界限而同世界生产发生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生产的能力,才能由地域性的个人转变为世界历史的个人。书中指出,个人的解放程度是和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相一致的。这些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论述,既是对当前世界全球化的预见,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全球化”理论。

  尽管这一巨著及其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未能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内容都概述出来,有些方面也没有进行详尽的解释,但它对当代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就这些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选择三个方面的思考进行说明。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孙 达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