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博客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公共资源应该发挥关键和主导作用,这样的公共资源主要有国有资产、财政资源、政策资源、管理与服务资源等。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生产力组织系统,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与之相适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依靠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这两种机制。民间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公共资源的配置当然也要运用市场手段,但政府可以发挥更直接的作用,有些公共资源是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配置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公共资源应该发挥关键和主导作用,这样的公共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有资产(包括金融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发挥国有资产的主导作用
转变发展方式最主要的具体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民间资本和外资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具体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发挥国有资产的主导作用,调整国有资产存量结构,并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科学确定国有资产新增投资的结构,使国有资产配置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具体是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这是从国有资产的实力来考虑问题。其次,从国有资产的调控功能来看。相当多的国有资产投放在垄断行业。如果国有企业包括金融企业都是依靠垄断去扩大自身利益,不重视国有资产的调控作用,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难以完成。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政府必须调控和规范市场竞争与垄断。还有,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也是能源消耗大、资源使用密集、成本高的企业,它们本身需要调整结构。所以,要改善和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投资决策的指导;要依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制定国有资产投资指南;完善和坚持国有资产投资决策程序和办法;按照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起的作用制定国有资产投资效益评价体系;形成国有资产投资决策失误的问责机制。
财政资源——税收制度要形成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讲,税收制度要形成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比如改革资源税,改从量征税为从价征税,有可能对资源粗放利用起到约束作用。对科技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从财政支出方面看,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财政资源要投放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使用方向。比如,为了扩大内需和增加消费,财政要增加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要增加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投入。为了落实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必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环境和生态补偿机制。为了做到这些,要立法规定公共财政资源的主要使用方向,财政资源投放的决策程序,改进公共财政资源使用效果评价体系,使之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要形成和坚持公共财政资源使用失误的问责机制。
政策资源和法律资源——形成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
要把各项经济政策调整到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形成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包括增加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解决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政策,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都要有比较长期的视野,政策导向要非常明确,形成政策引导的长效机制。
管理与服务资源——政府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管理必须创新
通过管理创新,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宏观经济管理、行业管理、部门管理、社会生活的管理等各个领域都有一个创新的问题。平时人们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企业管理,其实社会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管理上的失误会极大地浪费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我国社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部门之间的协调,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过程的控制。我们现在的社会管理过程中,人治起的作用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还相当大。如果能够以制度为依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网络作为管理信息平台,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减少人为的随意性,形成现代社会先进的管理体系,就能使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加快落到实处。
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战略上的愿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明确地知道究竟要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把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描述得很清楚。要制定相对长远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包括目标评价体系和广大企业及群众可以据以遵循的行动纲领。这样才能使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快速落实。从理论上讲,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生产力组织系统,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与之相适应。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