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政府治理要强化信息法治观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4-26 14:31:00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的信息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是“信息社会”这个时代的特色。处在信息社会时代的政府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即同时具备信源、信道、信宿的角色。作为承担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在履行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即政府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在信源、信道、信宿这三个环节中更有作为。《信息法治:政府治理的新视角》一书正是希望在探索中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有义务公开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公众有获取信息的权利。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首先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以明确政府信息的界定,保障信息公开的义务得到履行。其次是建立政府网站等有效载体。网站是政府信息传递的有效信道,可以确保政府的信息及时传递给信息申请人,网站内容的真实性、充足性、及时性是衡量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政府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被要求快速、准确、妥当地回应社会公共事务的应急呼唤和公众的需求以及质疑。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是实现现代政府治理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在政府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基础性的作用,推动了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信息传递的快速缩短了时空距离,打破了信息垄断格局;信息网络平台为信源、信道、信宿提供了公开便捷的平台,形成更开放的、平等的沟通环境。这一切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密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较之过去的治理模式,政府面临更多的挑战,即政府与公众之间从居高临下的地位转为逐步对等的地位;政府的权力行使越来越受到公众的监督;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危机的能力和水平会时刻地受到考验。

  《信息法治:政府治理的新视角》一书从法律的角度对信息社会条件下的政府治理进行了分析。作者围绕信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信息社会条件下政府治理的风险、政府治理的变化和趋势、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个人信息保护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利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具体调研案例和数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最后对信息社会条件下政府治理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作者指出,印刷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媒体的发展从报纸刊物扩大到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兼具通信与传媒功能的手机等,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以其开放性和参与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快速、便捷、透明和开放。就个人而言,信息社会的风险主要是对网络信息的过度依赖、著作权隐私权受到侵犯、非真实信息的传播、系统安全漏洞等;就政府而言,政府在信源、信道、信宿三方面必须做到内部沟通顺畅、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信息收集真实全面,否则就会失信于民,而社会可能因信息滥用而发生混乱。因此,信息社会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作者指出,社会发展要求政府不断地改进治理方式,与公众的互动已经成为获得理解、支持与合作、达到预期目标的必要条件。为此,政府必须加强信息沟通的能力,满足社会和公众的信息需求,运用信息提升政府治理的权威性,维护信息安全,遏制信息滥用。在信息发布、传播、收集、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及时、准确、全面、有效的原则。作者对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评述,对该条例关于不公开信息、公开申请人资格、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处理程序、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条例的适用例外等规定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因此,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是保证信息公开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的中国把目标锁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以极快的速度赶超发达国家,在制度建设上缩短了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路程,因而同时面对先进的和落后的诸多方面问题。在行政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完备的情况下,需要面对最前沿的信息社会提出的要求,政府治理只有也必须在这个前沿定位。政府治理的目标正在逐步从构建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向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转型,从消极、干预、管制的行政向积极、给付、服务的行政转型。信息社会给转型的政府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政府治理需要在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做出应对,快速准确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法治:政府治理的新视角》一书将信息作为政府治理的新视角立论,具有现实意义。全书的论述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信息的角度对现实中的政府治理制度的运行状况和制度建设需要进行了研究,围绕政府治理在信息的信源、信道、信宿这条主线上可能发生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阐述,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一条思考和实践的路径,值得一读。(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 薇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