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造成整体基尼系数过高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研究,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54(见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课题组:《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政策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4期);据世行2008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转引自周子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证券时报》2009-9-24),超过美国、俄罗斯,更超过印度的0.36,已经接近拉美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亚洲开发银行2007 年的一项研究,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中国是11.37倍,远远高于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的5.52倍和菲律宾的9.11倍。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由2.57 倍扩大到3.3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各种补贴、劳保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以及农民尚需从纯收入中扣除用于再生产的部分,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4—6倍。(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2007 年我国居民总收入差距中,64.45%是由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的。(参见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不仅如此,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 年)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其实,农民人均纯收入只要每年保持6.9%的增长速度,上述目标就能实现,而只要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值率大于上述比率(这些年的经验数据就是如此),未来10年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肯定会进一步扩大。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中共中央曾就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10 个1 号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其中包括在农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减免农业税,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等等。所有这些措施和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速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以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 年)强调,“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而上述措施和政策之所以没有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是因为它们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局面。而不从根本上改变7亿农民户均8亩耕地的事实,要让农民致富,那是天方夜谭。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并最终转变成城市居民,随着务农人口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务农收入才有可能逐步接近和赶上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才有望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