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关于基层审计文明执法的思考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7-08 10:48:00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对审计执法人员特别的广大的基层审计执法人员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审计文明执法是新时期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加强基层审计文明执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基层审计文明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等加强基层审计文明执法的措施。

  文明执法是执法人员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社交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审计文明执法是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打造服务型、满意型机关的客观需要,是文明审计的具体表现。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审计执法人员特别的广大的基层审计执法人员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审计文明执法是新时期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加强基层审计文明执法的重要意义

  ㈠审计文明执法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意味着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要进行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审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神圣使命。审计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既影响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也影响审计队伍的自身形象。因此,切实增强基层审计干部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基层审计干部运用法律手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效率,是新时期对基层审计干部的重要要求。

  ㈡审计文明执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民主权利得到保障的社会,是有着法治基础的社会。公平正义是法治得以实现的要旨、是道德有序的坚强保障。促进公平正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治不仅是实现正义,平衡利益,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基本途径。审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同时也是社会利益、社会正义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守护者,要切实按照《审计法》等法规的规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㈢审计文明执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对基层审计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基层审计干部必须增强文明执法意识,在审计执法过程中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增强服务人民的使命感,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注意将审计执法工作置于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系统学习民主法制理论、依法治国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只有切实提高基层审计干部的依法审计能力,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㈣审计文明执法是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审计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执法过程中应做到“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因此,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任务时,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审计程序办事,对问题的处理,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徇私情,不拿原则作交易,不被干扰所影响,不被人际关系所左右,正确行使审计职权,严格审计执法,努力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从严实施审计,如实反映情况,慎重作出审计评价,确保审计质量,尽力规避审计风险,力争使每一个审计结论都能经得起法规和历史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审计执法工作的良好形象。

  二、当前基层审计文明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审计执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文明执法要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审计干部的文明执法观点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审计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够强,只是把依法办事当作口号,没有真正树立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理念。二是存在少数审计干部在审计执法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不严格依法办事,而是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三是执法不到位,定性不准确。部分审计执法人员不严格执法,工作不认真履行职责,敷衍草率,使违法者有可乘之机,钻法律空子,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四是由于目前审计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审计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环境较差,使得有些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丧失了审计执法的权威。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立法相对滞后且法律条款过于原则

  从我国的立法实际看,过去总是注重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忽视了超前立法在社会中的导向作用,造成了立法活动相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由于立法滞后造成一些审计执法过程中的问题长时间无法可依,只好比照某些法律条款,甚至依靠政策精神,严重影响了审计执法的效率。而一些已颁布执行的法律,条款也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实际效果,成为一纸空文。

  ㈡执法条件落后,审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审计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个别执法人员素质低下,贪图享乐,吃请受贿,成了金钱和人情的俘虏,滥用职权,徇私枉法,使一些违法者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二是审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部分审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基层审计机构表现更为突出,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少数。当前审计执法所涉及的事项越来越复杂、专业性也越来越强,需要审计人员除具备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各项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然而,基层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少甚至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交往频繁,社会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手段也更加先进和隐秘,要求审计执法人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现在审计执法人员业务技能还有相当差距。三是执法条件存在局限性。多数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完成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部分审计机关特别是贫困山区县审计机关由于正常审计经费得不到保障,审计执法工作很难及时到位。有的基层审计机关办公条件落后,外出审计经常靠借用其他单位的车辆,进行审计工作缺乏先进的工作设备,难以适应现代化审计执法的要求。

  ㈢现行审计体制存在局限性

  基层审计机关的人权、财权受制于地方政府,这就决定了审计在查处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地方的利益,审计业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障。一是在审计对象的确定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要听从于政府,审计机关面临着既要依法向上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又不得不考虑自我的生存环境的两难境地。二是在查出问题后,审计机关会面临各种形式的行政干预,这就使审计机关本应依法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有关法规规定比较明显偏轻。此外,由于审计机关缺乏高层次监督所应有的在财政、银行等部门扣划违纪资金的强制职能,有些审计结论受执法手段限制也难以落实到位。三是中央和省垂管至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地方审计机关无权实施审计,而上级审计机关对分布在地方的垂管机构往往顾及不过来,鞭长莫及,形成了审计监督的真空地带,使部分在地方的垂管单位得不到应有的约束与监督。四是基层审计机关对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审计的单位,在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按审计管辖权限无法对这种严重违纪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在这种状况下,审计的监督职能在某些领域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加强基层审计文明执法的措施

  ㈠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审计文明执法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审计文明执法的第一道防线。实践证明,审计执法中一些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源,是由于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精神领域发生了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在执法活动中道德失范。只有大力加强审计执法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道德教育功能,提高道德素养,造就高素质的审计执法队伍,才能促进审计文明执法。

  一是引导、教育审计人员逐渐形成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审计文明执法提供思想基础。执法过程中,职业道德产生作用,主要是依靠审计人员的自主自律来完成,这就要求通过在审计人员中树立起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基本的价值判断,并把这些价值判断与审计机关开展的“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结合起来,构建起审计人员在执法中的道德规范准则。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姚海峰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