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顺奇(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开放以来,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资,累计9000多亿美元,约占国际资本总流入量的6%。我国吸收外资呈现三个不均衡特征:
(1)来源国不均衡。前5位国家或地区占外资流入总量的75%,前10位占87%。世界上重要的投资大国,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对华投资却是小国;日本、韩国以及与中国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韩国是对外投资的小国,但其大部分外资流入了中国。
(2)行业不均衡。外资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制造业,约三分之一进入服务业。服务业中,房地产占60%,商务服务和零售批发占30%。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高居第一位,占制造业外资的近20%。
(3)区位分布不均衡。外资的流入一直保持东部占86%、中部9%、西部5%的格局。大量外资都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和天津少数几个省市。
目前,国内的资产和市场大约三分之一被外资控制,行业之间差异较大。这个控制水平,与大国例如美国相比高了,与新加坡等小国相比低了。现在,高低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最优的规模。不过,大国经济不能过度地依赖外资企业。重要的是更加重视外资的质量,改变不利的国际分工格局,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利用外资由初级向高级、由规模向务实阶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