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上海世博园绿地广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会,216名来自中西部地区希望小学学生和60名台湾原住民青少年,用乡土的、民族的歌舞,唱出他们的欢乐,唱出对世博的赞美。
乡村孩子是上海世博会游客中特殊的一群。3个多月来,在公益机构的组织下,一队队来自偏僻乡村的孩子,走进世博园,认识一个新世界。来自城市的游客,在世博园里体验科技的神奇、感受异国文化、张望城市的未来,而那些乡村少年,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认识城市。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的,城市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演进发展而成的,城市文化无疑是优越的、进步的。但是,面对这些第一次走进城市,尚未从乡村与城市巨大差异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的孩子们,我们该如何和他们讲述生态城市、绿色消费、低碳行动?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国内地在2005年12月31日的人口为13亿多,其中,农村人口为7.45亿,占中国人口的57%。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测算,按中国国土面积平均,大约每2平方公里就有一个乡村。城市如何发展固然是当今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提醒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恐怕无法回避中国仍有超过一半农村人口这个现实。
中国的城市发展必须面对如何处理城乡关系的命题,这是城市的责任。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才能找到一条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
上海世博会加蓬国家馆的展示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这个140万人口的非洲国家同样面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空间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难题,加蓬的解决方案是寻求“城市与乡村完美结合”——我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去,在城市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最后,再回到乡村,将生活之美的阳光照进乡村,在繁华都市和闲适的乡村之间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
“城市与乡村的完美结合”之路,也就是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之路,这需要城市管理者的远见卓识,也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城市与乡村的产业如何各有侧重,城市如何为因保护环境和资源而放弃工业产业的乡村以补偿?城乡基础设施如何统筹规划,如何让城市之光透进乡村的窗棂?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如何实现一体化,而不是以牺牲乡村环境代价来保障城市?城市文化如何从乡村传统中汲取营养,又怎样将先进的文化辐射到乡村?
“城市与乡村互动”本是上海世博会的副主题,它不是简单地组织几次乡村旅游,也不会因为举办了“乡村孩子看世博”的公益活动而大功告成。对于拥有广大乡村人口的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持续的进程。
希望多年后,中国再次举办世博会,全国各地的孩子无论城市和乡村,都不再需要公益机构组团走进世博会。当乡村少年不再将走进城市视为步入另一个世界,我们的城市才真正实现了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