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常德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11-02 15:34:00

  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同志44年如一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活跃在农村党建工作和农村发展第一线,把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答卷写在了蒋巷大地上。常德盛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常德盛是艰苦创业、创先争优的带头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无私奉献、勤政廉洁的带头人,是执着追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带头人。在他身上,闪耀着党性的光辉、楷模的风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充分展示了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崇高形象。常德盛同志的先进事迹,从基层的角度反映了江苏党建工作的全貌,是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缩影。人们从创造了蒋巷奇迹的蒋巷村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从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常德盛同志的言行中看到了党员干部榜样的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的核心。常德盛是一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他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44年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强村富民、凝心聚力、廉洁自律、人才兴村、和谐发展等五大党建工作机制。这些工作机制各有侧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组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常德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法”。

  强村富民是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的根本所在。常德盛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定要让蒋巷人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创造了“蒋巷传奇”。如今的蒋巷村工业产值已超过10亿元,人均GDP连续多年超过2万美元,人均年收入已超过两万元。从一个贫困乡村发展成为令人羡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强村富民也夯实了党建基础,蒋巷村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基层各项工作和党建工作的视野更加宽广。蒋巷村走的强村富民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的路,也是走的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凝心聚力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常德盛44年心为群众想、领着群众干、家让群众当,他一心关爱百姓,一辈子无私奉献,成为一面特别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旗帜。常德盛一直要求党员干部要超前奉献,绝不能超前享受。他自担任书记始就给自己立下了“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的“三不规矩”。村民们从他身上看到一个时刻把事业和群众放在第一位,把家庭和个人放在第二位,对事业百折不挠的共产党员形象。通过凝心聚力,“一定要让蒋巷人过上好日子”的执着追求,成为蒋巷村党组织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蒋巷村党员干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蒋巷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始终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根本,也是决定蒋巷村党组织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内在表现。

  廉洁自律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对党员干部的具体要求,也是常德盛历来坚守的铮铮誓言。为了营造蒋巷村干净、纯洁的发展环境,常德盛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奉公。他多年来放弃了许多该得的奖励、提成和股份。企业转制时,该拿的股份他一分没要,在今天,这些股份至少价值3000多万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算,多年累计也有数千万元,他分文没取;镇里给他的绩效奖金等,基本上也只拿个零头。正因为如此,党组织信任他,群众爱戴他,党员拥护他,干部服帖他,家人支持他,常德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含义。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深深影响了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对于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人才兴村是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战略举措。对蒋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常德盛有一个宏观的战略考虑和布局,他秉持“不传位子给自家人”的理念,通过走访大量党员群众,确立了“选苗子、压担子、教方法、给任务”的育人方法。他吸收了梯队建设的原理,有意识地在党委班子、常盛集团班子、村委会班子等方面提升干部素质,培养中青年力量,培养了一支过硬的随时可以接替老班子的干部队伍,这是蒋巷村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蒋巷村未来的希望所在。人才兴村还体现在蒋巷村正确地对待各类人才上,在常德盛的眼里,蒋巷人民个个都是人才,关键是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出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在他周围有一大批他培养起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常德盛爱才、惜才、用才,蒋巷村引才、留才、旺才。人才兴村在蒋巷村得到了最好的实践。

  和谐发展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常德盛的带领下,蒋巷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同样得到尊重。蒋巷村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向工、农、商、贸均衡发展的转型。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温家宝总理赞扬蒋巷村是“全面发展”的村子。如今的蒋巷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兴旺,但仍然是一派田园风光、水乡特色,“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房前宅后像果园,全村像个天然大乐园”!连续20多年来,这里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例上访集访,没有封建迷信活动,没有黄赌毒现象,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生态村”。蒋巷村成为“村强、民富、景美、风正、人和”的幸福新家园。随着“建设读书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活动的开展,这里的老百姓幸福感绝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在升腾。原因在于常德盛说的“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如果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都能够像常德盛一样创先争优,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人间天堂一定会在中国大地变成美好的现实。

  常德盛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基础上搞好“精神传家”,建立一个没有常德盛也照样生机勃勃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这位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有一颗对党赤胆忠心、对民满腔热忱的红心;有一个善于思考、开拓创新的头脑;有一套卓有成效、不断完善的方法。说他有一颗对党赤胆忠心、对民满腔热忱的红心,是因为他始终不渝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执行好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对组织忠诚,对党员和群众满腔热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说他有一颗善于思考、开拓创新的头脑,是因为他都非常善于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敢于破解阻碍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的各种难题,勇于创新,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说他有一套卓有成效、不断完善的方法,是因为他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摸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这些党建工作方法内涵深刻、贴近实际、操作性强。

  时代造就典型,典型凝聚精神,精神产生力量。常德盛同志是亿万农民的骄傲和党员干部的楷模,代表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度,具有十分强大的道德力量,生动回答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等重要课题。常德盛的先进事迹充分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常德盛的言行,为我们写下几本值得思考的书:一本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有蒋巷村特色的书;一本是如何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带有蒋巷村特色的书;一本是如何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带有常德盛特色的书。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中,我们要自觉以常德盛同志为榜样为楷模,在自己的岗位上创先争优,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党的建设研究基地教授)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世谊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