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民生的载体就是"消费状态"。这有三层涵义:一是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升,二是消费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增长而日益明显;三是消费的安全性随着经济增长而显著提高。只谈消费水平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扩大内需中的消费,更多是指一个"数量"概念,应避免仅仅满足于"消费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样的指标。改善消费状态,这正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来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在投资上扩张,而是转向如何扩大公共服务消费上做文章。
消费包括居民私人消费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消费。无论是改善民生,还是调整经济结构,都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私人消费与收入分配有紧密关联,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工资与利润的分配关系是关键。公共消费与政府财政密切相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消费性投资和公共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基本条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卫生防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应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