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对当前群众非理性维权的思考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9-14 10:08: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自然人与其它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纠纷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处理和解决这种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往往通过人民调解、行政执法以及诉讼等程序,能够使大多数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处理结果也能够欣然接受,起到了既能维护法律权威,又能达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各种矛盾凸显期,涉及到移民、土地征用、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还较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少数群众在维权过程中采取缠访、集体访(联名信)、越级访、闹访等非理性方式。

  一、问题成因

  (一)群众异常心态所致。

  心态之一:“多闹多得”。不少群众心存“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越级访、集体访、甚至缠访、闹访,才能给当地政府或部门施加压力,有的上访者甚至威胁政府“不解决问题就到北京撒传单”。有的上访者往往以“奇货自居”,漫天要价,如史某在要求解决与企业劳动保障问题的同时,还要求政府“批个采石场,否则就赴京上访”。加之个别单位为了尽快平息事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处理方法上略欠妥当,只要上访人员一吵一闹,就给其一点小“甜头”,久而久之,助长了这种“多闹多得”的不良习气,上访者则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心态之二:“法不责众”。许多上访群众普遍认为,声势越大,越能引起重视,人数越多越能构成压力,即便是出了什么事,也有大家一起扛着。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受这种“法不责众”的心理驱使,有些上访者采取威胁、利诱等方式,串联人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一拥而至,向党委政府施加压力。

  心态之三:“领导情结”。“有问题找领导,领导越大越好,越往上级越有效”的思想在上访者心中普遍存在。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群众认为只有上面的领导发了话,问题解决才有希望。在上访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要求领导亲自接待,且经常要求党政一把手接待,领导接待了,他们才感到吃了“定心丸”。

  (二)基层组织被动应付所致。

  一是迫于压力“花钱买稳定”。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把信访稳定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级对基层的信访稳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基层组织怕本地区本部门出漏子,从而产生了“求稳”心态。在处理信访难题时,难以完全按政策处理,而是以照顾情绪解决问题的角度,对上访者采取迁就和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今天补点生活费,明天又照顾解决一点其它问题,反复开口子,导致不少无理上访者抓住基层组织的这种心态,变本加厉上访,引发一些新问题。

  二是权与法的碰撞经常使基层陷入“两难”境地。由于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导致基层组织在处理群众非理性维权事件时左右为难,只得妥协退让。如《信访条例》明文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需采取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不得超过5人,但超过5人的具体处罚措施却没有明文规定,基层组织对此只有忍让劝说,导致部分群众更加“坚定”了“法不责众”的心理。对已经信访终结和审判终结但仍滞留在信访渠道的问题,缺乏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三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属地和部门不能正确认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特别是对上级信访部门交办的问题发生地与户口所在地、居住地不一致以及跨地区、跨部门的突出信访问题,相互推诿,处置不力,责任不到位,甚至出现稳控的真空地带,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王建华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