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必须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作为中坚力量和生力军,起到表率和枢纽作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重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通过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带动广大学生党员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和谐校园;高等院校;党支部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源自基层,因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任务要落实到基层,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最终也体现在基层。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等院校中的重要基层组织,是高校落实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点,切实做好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一、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1.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2.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3.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大学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4.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辐射、信息交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正处在一个发展势头良好与深层次矛盾并存的历史阶段,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比如地区之间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和谐发展问题,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匹配问题等等。构建和谐校园必将促使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关系趋于协调,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统筹、协调、全面的社会发展体系中来,根据社会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广泛性、多样化需求,使之走上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1、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与基石
2003年12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应发挥其核心作用,实现大学生自身和谐。学生党支部是由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集体,是党在学生中的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战斗堡垒,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广大学生党支部成员在很多时候是做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和带动周围的同学进步,和谐校园这座大厦能否构建成功,关键要看学生党支部这个基石作用的发挥。
学生党支部成员在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同学的时候,也不断内化自己,从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相当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准绳,在这个准绳的限定范围下,学生党支部成员也实现了一个自身和谐。
2、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桥梁与纽带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广大团员青年、广大群众,能够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到当前国内外的时事政治,重大活动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了解到学校的各项通知活动等,可以说学生的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学生党支部成员。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也是了解“民情”和“民意”,了解学生需要的一个重要渠道。学校的各项工作要以人为本,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植根于基层,贴近学生,这样才能搜集到学生的意见想法和思想动态。通过基层的学生党支部,可以获得第一手价值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可以及时地通过相关部门进行解决,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谋学生之所需,满腔热情地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党支部成员的这种建立在学校和学生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很好地融合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人与人的和谐,通过党支部的成员,可以引导周围的同学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注意把握尺度和分寸,引导青年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只有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帮助,才能避免相互之间引发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建立起一种平等、团结、和谐、友爱的关系。
3、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温度计”和“指路标”
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成员都是经过培养和锻炼的素质较高的积极分子,从态度和责任心包括自身的素质品质等方面来讲,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有这样的一支队伍在,可以及时将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学生普遍关心的事情,尤其是潜在的趋势性的问题,及时暴露出来;另外,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等方面出现不明确,不端正的情况时,党支部成员就能及时地将相关情况反馈给辅导员老师,从而给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带来主动性,将一些问题的苗头及时遏制,实现学校工作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到了“温度计”的作用。它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一个监测和调节的作用。
从校园的环境方面来看,党支部成员可以引导广大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广大学生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样对于维护校园环境、校园秩序都很有好处。只有整个校园秩序井然,师生关系融洽,学校的教学、生活才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教学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了。因此,党支部成员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指路标”,实现了自身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发展
1、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坚持党建带团建,重视组织建设,把广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高屋建瓴,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发展党员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要把优秀、上进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高校学生党支部只有做好学生中的党建工作,才可以在学生工作中起到把握方向的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不断进行先进性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争取做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做到细处。要积极探索,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方式,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学生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在共青团组织指导下,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中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支持、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首先,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在学生中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高校学生会是高校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发挥学生会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织系列专家讲座、学生研讨班等活动,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教育,开展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其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最后,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力争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
3、高校学生党支部要牢牢把握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为大学生参与和谐校园的构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一,始终坚持学生以学为主的方针,着眼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活动、学风建设活动,激发同学们投身学习与科研的积极性。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要着眼于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积极开展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区、学生公寓、校园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学生活动要与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要以关怀他人、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团结、友爱、互助、进步为追求,在学生活动中传递真情、奉献爱心。要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活动,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要以“共铸诚信”活动为载体,加强诚信建设,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做到讲诚信、重操守,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江苏工业学院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立项课题(课题编号:LSY07020010))
参考文献:
[1]李君如 :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7.
[2] 彭海燕: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7(9) :107.
[3]翟理祥, 舒彤等: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推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2)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