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9-29 13:24:00

  摘要: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评价与职业价值选择的能力。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学校职业指导体系的逐步构建、职业指导者素质的提高与高职生择业观念的逐渐转变,为高职院校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创造了诸多实践的条件。职业价值观教育既可以贯穿在显性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进行,也可以渗透在隐性的校园文化中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指导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要实现这一理想,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应对职业指导进行重新的审视。根据2005年一份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的调查显示:52.4%的大学生找工作依赖学校和家人[1]。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择业意识淡薄,职业选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职业世界的复杂性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缺乏寻求职业的动力。笔者认为,在职业指导中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与当前社会职业的发展状况,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对职业价值进行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活动。目前,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严峻,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高职生深入理解职业价值,探寻自我结构中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明确职业方向,激发他们自主、经济地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萨帕等人的职业发展理论

  20世纪50年代,萨帕(Super,1957)等人提出了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生涯发展和职业选择理论。他们把职业选择和发展看作是自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职业指导的任务不仅是帮助个体解决职业选择和适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指导促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职业价值观是随着个体的自我概念而发展起来的。强调青少年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个体探索和担任职业角色,通过体验各种角色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自我概念也随之得到发展,当自我概念发生较大分化时,其中一个特殊的方面即职业自我得到了发展。

  职业发展理论为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自找意识”、“职业自我”等重要概念,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通过与职业的接触、职业角色的扮演,从而进一步了解自我,也促使自找不断发展。这对于本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1)个人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是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2)通过与职业的接触,不仅促使职业自我的发展,也促进了职业自我需要的发展,依据自我需要又促使个体对职业产生新的看法。因此职业价值观是随着个体职业自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

  (二)乔普森等人的职业决策理论

  乔普森(Jeopsen,D)等人强调职业决策意识和决策能力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职业发展的过程是职业决策或解决问题的过程,认为职业决策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乔普森(Jeopsen,D)等人提出了决策的过程的特征:(1)在决策的情境中,必须做出选择,而且择其一。(2)选择其一,必然会带有若干后果,而且具有冒险性。(3)个人依据可能带来的价值高低进行判断,选择能得到最大价值的途径。

  职业决策理论对于职业指导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职业决策理论中提出职业发展的过程即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过程。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为个体在职业选择中出现的职业价值取向模糊、职业价值选择盲目等问题的解决提供路径,为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与定位提供新的视角。

  (三)克伦葆茨等人的职业行为理论

  克伦葆茨等人的职业行为理论源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探讨个体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理论认为职业发展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素质和特殊能力、环境条件与特殊事件、学习经验与工作定向技能[2]。在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并掌握一定的职业决策技能,从而采取相应的职业选择行为。职业行为理论提出,当个体面对职业选择情景时,个人无法抉择或因决策不当而产生问题时,职业指导通过“认知重组”和“决策训练”帮助个人解决问题。这给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启示在于:(1)职业行为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职业行为是由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职业行为的变化反映了个体职业价值观的变化,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自我与职业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2)当学生在职业价值选择与决策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认知的“重组”与职业价值决策行为的“训练”。搜集职业价值信息,帮助学生在原有职业价值结构基础上,对新的职业价值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并提供给学生决策方法的训练。

  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基础

  ()政策层面——政府有关政策、文件的制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毕业生“包分配”转向“自主择业”之后,面对目前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职业指导的开展越来越受到教育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的重视。从《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与《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等文件,可以看出,政府从政策层面对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的任务、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做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与意见。特别要指出的是,政府要求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念”,“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3]。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来促进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这些内容与要求实质上是反映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国家关于职业指导政策、文件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学校层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逐步构建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内容、途径、方法、模式等体系的逐步构建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奠定了基础。从组织机构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部分学校形成了学校领导、就业指导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或班主任的组织机构体系,这为职业指导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组织保证,使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从课程设置来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教育,有一些学校已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选修课或必选课列入教学计划,这为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开展提供了条件。从内容上来说,目前职业指导在内容上虽然主要是关于就业政策的介绍、就业应聘技巧的训练等的初步指导,但是已经涉及到了对自我的认识与对职业的认识。关于自我与职业的认识为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基本内容,有利于职业价值观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索自我需要、探寻职业价值。从途径与方法来说,主要有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专题讲座等,这些为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途径与方法,可通过实习、见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认识与评价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关系等对自身的价值,从而通过实际的体验与反思,来帮助学生形成对职业价值的正确看法。

  ()教师层面——职业指导人员素质的逐渐提高

  教育部曾多次要求各高校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一些高职院校加强了对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有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为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职业指导人员要求进行资格认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在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中,已经有相当一部份的职业指导者持有了职业指导资格证书。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水平,才有可能使职业指导人员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意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并且将职业价值观教育从认识层面转化为教育行为层面,促使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学生层面——高职生择业观念、职业意识的转变

  在就业制度改革十多年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由依靠国家就业逐步转向自主择业,由职业选择以社会、集体的利益为价值标准逐步开始重视自我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找工作单方面地依靠学校或家庭开始转向根据自我的需要进行朋友、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途径,如网络、参加招聘会等多种方式的职业选择。高职生的职业心理可能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状状态。一方面是高职生自我意识的增强,高职生更加注重自我内在的需要,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更加会关注职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职业价值做出自我的评价。因此,高职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为职业价值观教育建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高职生虽然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但职业选择过程中还比较盲目,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前言中己有论述.高职生这种心理状态迫切需要职业价值观教育对高职生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选择能力的培养,提供给他们评价的动力与选择的方向,从而让高职生在职业选择中明确职业方向,进行自我的职业定位。

  三、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特色活动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高职生领略丰富而复杂的职业世界、自我世界和职业与自我所构成的价值世界。可以灵活运用深刻的具有时代感的问题、吸引人的职业案例、现实性的价值主题、富有寓意的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名人名言等方法,让高职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井学会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引导高职生相互交流与学习;让高职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知识、自我知识,了解其他同学对职业价值的不同看法与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看待职业价值,做出自我的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

  (二)在职业指导教学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指导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职业价值观教育,还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咨询、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与职业指导其他内容的教学相结合起来进行。据笔者了解,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在设置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借助于这些课程的开设,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向高职生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技能训练、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与笔试准备等。教师在讲授职业信息的同时,可直接介绍或通过案例、主题活动等方法让高职生自己发现职业对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从主体自我的角度,引导高职生对自我的人生理想、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过程进行设计[4]。对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设计,都需要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作判断,职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个体对某些职业价值的追求。所以,在帮助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可贯穿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为他们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培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三)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注重职业价值观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性与高级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活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活动主要有见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穿插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活动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可以让高职生在工作过程中实际地了解职业及其过程对自身的价值,而且自我对职业的薪酬、福利待遇、晋升、人际关系、安全稳定、地区、成功体验、自我实现等价值的评价正确与否,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认识与实践的基础。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前,教师可有意识地给高职生提出一些要求与任务,要求他们关注职业,关注职业与自我需要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可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撰写职业感想、心得。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设计一些关于职业实践经历与我想要选择的职业的主题,引导大家共同讨论。

  (四)在校园文化中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

  校园文化也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途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校风、学风、网络、报刊读物等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价值观教育渗透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风包含了高等职业院校各个方面的整体风貌,对于高职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校风中可以渗透职业理想、职业追求的理念,促使高职生对未来职业的热切向往和未来职业方向的不懈追求。学风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职业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学风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学会选择、学会规划、学会发展,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些习惯与态度,以为他们职业选择做好准备。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职业价值观教育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的优势,可建立职业价值观教育网站和网页,建立网上互动平台,让在校学生、在职人员、成功人士共同参与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交流平台上来,提供充足的职业信息资源,讲述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历程,发表个人观点与见解,针对职业价值选择问题展开讨论,等等。报刊读物包括院报、学报、宣传册、宣传单等。特别是院报,集新闻、娱乐、生活于一体,一般在学校内发行。可在院报刊登职业信息与资源,职业成功的案例,富有寓意的故事等有利于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作者分别为 徐晶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处,胡海群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职业教育编辑室)

  

  参考文献:

  [1] 职搜.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6-47.

  [2]王卓.西方职业指导理论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1.

  [3]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EB/OL].2002-10-31[2003-03-06].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217&infoid=2870.

  [4]刘文献,肖建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28.

来源: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